0  351826  351834  351840  351844  351850  351852  351856  351862  351864  351870  351876  351880  351882  351886  351892  351894  351900  351904  351906  351910  351912  351916  351918  351920  351921  351922  351924  351925  351926  351928  351930  351934  351936  351940  351942  351946  351952  351954  351960  351964  351966  351970  351976  351982  351984  351990  351994  351996  352002  352006  352012  352020  447090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图10为雅鲁藏布江地区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其等值线的数值c>b>a,读图回答1 9-20题.

图10

19.等值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海拔   B.太阳辐射   C.降水量   D.气温

2O.峡谷附近的察隅有“西藏江南"的美称,原因是

  A.地势低,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B.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终年多雨

  C.印度洋西南气流带来大量的水汽   D.近年来“温室效应"增强的结果

图11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图12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1题。

图11                      图12

21.图6中的地质作用与甲、乙、丙、丁四处岩石的形成,相对应的是

  A.①一丁处   B.②一丙处   C.③一乙处   D.④一甲处

图13为“美国五大湖地区发展初期和成长阶段示意图”,图14为“美国五大湖地区发展转型和再生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22-24题。

图13                  图14

22.推动区域初期和成长阶段发展的因素主有

A.交通运输的建设               B.煤、铁资源的开发

C.第三产业的发展            D.高新技术业的兴起

23.区域的转型和再生阶段

A.城市化速度加快           B.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C.区域内发展差异缩小         D.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24.该区域的发展告诉我们

A.资源与环境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B.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有制约作用

C.区域衰落是区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   D.人地关系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试题详情

川藏铁路(成都至拉萨)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建设规划,成都至拉萨运输距离为1629公里,全线贯通后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结合下图回答17-18题。K.s.5.u

图9

17.川藏铁路起止地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热量      C.光照、热量      D.土壤、地形

18.川藏铁路的战略意义远大于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将

A.完善进藏通道,进一步加强西藏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     

B.开发沿线旅游资源,促进香格里拉、桂林地区旅游发展

C.加快沿线资源开发,改善投资环境,形成沿线工业走廊

D.促进川藏地区对外开放,构建中国--东盟陆路经贸通道

试题详情

图中的阴影区域示意我国四个地区,读图回答15-16题。

 

图8

15.下列四个阴影区域所在省区,正确的是

 A.桂、黑、甘、川      B.粤、辽、青、滇     C.粤、黑、新、川     D.粤、吉、青、藏

16.有关四地农业特色的概括,正确的是

A.外向型农业、旱地农业、绿洲农业、立体农业

  B.基塘农业、温带畜牧业、河谷农业、坝子农业

  C.水田农业、旱地农业、立体农业、高寒牧业 

D.旱地农业、坝子农业、灌溉农业、立体农业

试题详情

  图7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统计图,完成12-14题。

  图7

12.80 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A.食品加工业     B.电子制造业    

 C.服装制造业     D.黑色金属冶炼业  

13.引起此产业由较为分散到集中的区位因素最主要是

 A.技术因素      B.自然资源因素    C.劳动力因素     D.市场因素 

14.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

 A.北煤南运      B.南水北调       C.人口迁移      D.西气东输

试题详情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下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变化情况。回答10-11题。

10. 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稍许    B.高度较低   

C.高度相同    D.无法确定

11.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图6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D.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试题详情

读“自然地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A-H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Lr为干燥指数(多年平均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据此回答8-9题。

  图5

8.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

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分异

C.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分异

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经度地带的分异

9. 图中H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

试题详情

  右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4回答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离

     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C.乙地的海拔高度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7.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  图4

的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流水侵蚀,易形成沟谷        B.乙地风力搬运,易形成戈壁

     C.丙地风力沉积,易形成沙丘        D.三地风力侵蚀。易形成风蚀蘑菇

试题详情

图2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3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3-5题。

3.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

5.若该图表示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B.甲乙都是陆地

  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D.甲乙都是海洋

试题详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6月22日甲乙两地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1

1.该日与北京的白昼相比,甲乙两地的昼长                              

   A.都长于北京                     B.都短于北京

    C.甲地短于北京,乙地长于北京       D.甲地长于北京,乙地短于北京

2.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          B.该日甲地船上的旗帜飘向西南

    C.乙地气候常年炎热干燥            D.流水侵蚀是塑造乙地地表的主要外力作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