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52000  352008  352014  352018  352024  352026  352030  352036  352038  352044  352050  352054  352056  352060  352066  352068  352074  352078  352080  352084  352086  352090  352092  352094  352095  352096  352098  352099  352100  352102  352104  352108  352110  352114  352116  352120  352126  352128  352134  352138  352140  352144  352150  352156  352158  352164  352168  352170  352176  352180  352186  352194  447090 

1、秦代:中央有御史大夫,地方有监御史

试题详情

4、科举制: 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试题详情

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试题详情

2、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这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试题详情

4、元朝:①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使中书省在地方的行政大权.

试题详情

3、北宋①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②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试题详情

2、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①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之间既合作,又互相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②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试题详情

1、汉朝①沿袭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③设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构成,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相权削弱,君权加强。

试题详情

11. (2009福建文综高考)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第3课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试题详情

9. (2009高考海南单科)“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五连坐   B.郡县行政   C. 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