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错误的是
A.不定向的变异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B.基因重组有利于物种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
C.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
D.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物
3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33.种内互助、种内斗争对物种的影响是
A.种内互助对种的生存不利 B.种内斗争对种的生存不利
C.它们都不利于种的生存 D.它们都利于种的生存
32.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图1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31. 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右下图曲线所示。则在t1时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和根据此图判断下列图中能反应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A、增长型和② B、衰退型和① C、衰退型和③ D、增长型和④
30.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
A. 具有新的生理功能 B. 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C. 出现地理隔离 D. 形成生殖隔离
29.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28.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27.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
被层;同时枝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组成也有区别,这表明群落具有( )
A.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B.对种群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C.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彼此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26.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③设计记录
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A.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