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了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闪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
A.富国强民奔小康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19.1936年的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悠关的历史时刻,在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词中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③遵义一会写风骚,引领前程气势豪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联合抗敌一天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8.高三(3)班某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
甲说: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
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
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
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他们中有一人的观点是正确的,应该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7.有一位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他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 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高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中国海关管理权;后来③在北京设立“使馆界”;最后④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在税。”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应该是 ( )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16.下列表述所体现的经济思想不同于其它几个的是 ( )
A.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B.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C.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D.世懦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15.《资治通鉴·太宗皇帝》(北宋司马光著)中记载:“天下大矜,流散者咸归乡果,斗来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对材料的分析错误的选项是 ( )
A.当时的社会的农业得到恢复发展 B.当时社会比较稳定
C.当时的违法犯罪比较少 D.说明了宋太宗时期社会环境改善
14.下图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实质问题的是 ( )
A.唐代中央官吏分工越来越细 B.唐代分散相权而加强君权
C.唐代尚书权力不如秦朝的丞相 D.确立和完备了中央官制
13.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节约,反对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减轻赋税;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立论互异,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根据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12.“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图书分类法。“经”主要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国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按此分类,《考工记》应属于 ( )
A.子部 B.史部 C.经部 D.集部
9.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
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
15~16亿,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1亿或
16.6亿,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14~15亿;依小康
消费水平最适应供养的人口数量约8~9亿;你认为我国人口
合理容量是 ( )
A.16亿左右 B.15.1亿或16.6亿
C.约14~15亿 D.约8~9亿
10.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
A.四川--水力资源 B.江苏--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新疆--水资源
11.下列因素中,你认为不会直接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国家人口政策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地区开放程度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