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7分)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将装置图补充完整。
(2)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和12mL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停止,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中的同学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若有m g铜参加了反应,则有_________mol硫酸被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②下列试剂中,能证明反应停止后烧瓶中有硫酸剩余的是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硫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银粉 D.碳酸钠溶液
③为什么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为了测定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该兴趣小组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已称量过的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反应停止后再次称量,两次质量差即是吸收的二氧化硫。
方案二: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的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即是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方案三:当铜和浓硫酸的反应结束后,在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法测得产生氢气的体积为V 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
实际上,以上方案一、二均不可取,请你说出原因?
方案一 ;
方案二 。
方案三:写出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式(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12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8.(14分)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乙、丙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F的化学式为 ;
(2)说出黄绿色气体乙的一种用途 ;
(3)区别E、F两种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实验室检验G中所含的金属离子时,常在G的溶液中加入 溶液。
(4)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
(5)物质F→H的转化需经过两个连续进行的反应,请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7.(12分)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例如:
(1)上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
。
(2)以K、Na、H、O、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中②、④、⑥后面。
物质类别 |
酸 |
碱 |
盐 |
氧化物 |
氢化物 |
化学式 |
①H2SO4![]() ② |
③NaOH![]() |
⑤Na2SO4![]() ⑥ |
⑦SO2![]() ⑧SO3 |
⑨NH3![]() |
(3)写出⑦转化为⑧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Cu与①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
(5)实验室制备⑨常用
和
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26.(15分)滑沙运动起源于非洲,是一种独特的体育游乐项目,现在我国许多地方相继建立了滑沙场,滑沙已成为我国很受欢迎的旅游项目。如图所示,运动员从A点沿斜坡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若运动员与滑沙板的总质量为60Kg,滑沙板与沙子间的动摩擦因数m恒为0.5,坡面AB的长度为100m,坡面的倾角a=37(sin370=0.6,cos370=0.8)。
求:(1)运动员在坡底B处的速度大小;
(2)运动员在水平沙道上还能滑行的时间。
25.(13分)如图6所示,在水平雪地上,质量为
的小红,坐在质量为
的雪橇上,小莉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拉力拉雪橇,拉力大小为
,雪橇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雪橇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从静止开始前进15m所需要的时间。
24.(12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风力的仪器,P是质量为200g的金属球,固定在一根细长钢性的金属丝下端,当无风时金属球自然竖直下垂,有风时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刻度盘上的角度就能反映出风力的大小。若某一时刻风从图示的水平方向吹向金属球P时,金属丝向左偏离竖直的角度θ=30°而处于静止。则(1)此时风力和金属丝拉力分别有多大?
(2)有人说:“若角度变为2θ,则风力也为原来的2倍” 你认为这个结论对不对?为什么?
23.(9分)如图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当到的一条纸带,所用电源的频率是,图中
、
、
、
、
、
等是按时间顺序先后打出的记数点(每两个记数点间有四个实验点未画出)。用刻度尺量出
、
之间距离分别为2.40cm和0.84cm,那么对应打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___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
,方向是_______(
填“由A到F”或“由F到A”)(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2.(9分)(1)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给你以下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池组,纸带,复写纸,小车,钩码,细声,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其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还需要增添的器材有_________。(2)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
一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处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打点计时器应接在低压直流电源上
E.小车运动时要保持纸带与打点计时器平面、木板平行
F.必须选择点迹清晰的纸带,且应以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为第一个计数点
G.画图象时,应先描点后连线,并且要把描出的所有点都连接起来
2.本卷共13题,共174分。
21.在图3中有两个物体A、B,GA=3N,GB=4N,A用悬线挂在天花板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弹簧的弹力为2N,则悬线的拉力T,B对地面的压力FN的可能值分别是( )
A. B.
C. D.
第Ⅱ卷
l.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答卷(Ⅱ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把座号填写在答卷(Ⅱ卷)第1页右上角的座号栏内。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