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53237  353245  353251  353255  353261  353263  353267  353273  353275  353281  353287  353291  353293  353297  353303  353305  353311  353315  353317  353321  353323  353327  353329  353331  353332  353333  353335  353336  353337  353339  353341  353345  353347  353351  353353  353357  353363  353365  353371  353375  353377  353381  353387  353393  353395  353401  353405  353407  353413  353417  353423  353431  447090 

(三)疑难解析

1.胚芽鞘

单子叶植物发芽时,保护胚芽萌发的外壳。胚芽从胚芽鞘中抽出的是一片只有叶鞘而没有叶片的不完全叶。不久,抽出具有叶鞘和叶片的第一片完全叶,以后抽出的叶,按顺序分别叫做第二、第三......叶。当第一片叶刚抽出时,在芽鞘节上开始长出2条不定根,在第一片叶的抽出过程中还会长出3条不定根,这样一株幼苗就形成了。幼苗生长的营养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靠水稻种子自身的贮藏器官胚乳提供的。在幼苗生长到三叶期以前,主要是依靠胚乳贮藏的养分,三叶期以后才靠幼苗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无机养分、水分和由叶片制 造的有机养分。正因为这样,我们把幼苗三叶期前后称为离乳期。

2.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

植物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最适浓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根的最适浓度约为10-10mol/L,芽的最适浓度约为10-8mol/L,茎的最浓度约为10-5mol/L。在生产上常常用生长素的类似物(如萘乙酸、2,4-D等)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如生产豆芽菜时就是用适宜茎生长的浓度来处理豆芽,结果根和芽都受到抑制,而下胚轴发育成的茎很发达。植物茎生长的顶端优势是由植物对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和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两个因素决定的,植物茎的顶芽是产生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但顶芽处产生的生长素浓度通过主动运输而不断地运到茎中,所以顶芽本身的生长素浓度是不高的,而在幼茎中的浓度则较高,最适宜于茎的生长,对芽却有抑制作用。越靠近顶芽的位置生长素浓度越高,对侧芽的抑制作用就越强,这就是许多高大植物的树形成宝塔形的原因。但也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强烈的顶端优势,有些灌木类植物顶芽发育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退化,甚至萎缩,失去原有的顶端优势,所以灌木的树形是不成宝塔形的。

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促使插枝生根

当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枝插值的形态学下端后,那里的薄壁细胞不再分化,首先恢复分裂的机能,产生愈伤组织,然后还可能长出大量的不定根。使一些不易生根的植物插枝后顺利生根。

(2)疏花疏果,形成无籽果实

用10-5-2×10-5萘乙酸处理花序,可以增加棉花、番茄、菜豆等座果率。用1。5×10-5-3×10-5的2,4-D处理茄子和番茄花序,也可以增加座果率。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可以获得无籽果实。

(3)促进菠萝开花

菠萝一般在定植二年植株中仅有25%开花,其余都处于营养生长状态。此后,开花过程继续拖长到5年以内。但是用5×10-6-10×10-6的萘乙酸或2,4-D处理营养生长期达14个月的植株,两个月后就能100%开花。而且这种处理在一年内任何月份都有效。因此,用生长素处理菠萝植株,可使植株结果和成熟期一致,便于管理和采收,也可使一年内各月都有菠萝成熟。

(4)清除杂草

应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于农业生产,一定要注意植物器官的种类和细胞年龄与生长素的浓度的关系。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各器官的生长有促进和抑制的作用,生长素浓度过高,严重的还会导致整个植株死亡。

3.不同方法获得无籽果实的方法

(1)用生长素或其它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就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等涂抹或喷洒在未受粉的雌蕊子房上,来刺激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番茄、茄子、辣椒、无花果、黄瓜等的无籽果实就是这样生产的。而苹果、桃这两个品种用生长素刺激无效,要用赤霉素处理才能形成无籽果实。这种方法得到的无籽特性是不能遗传的,所以必须每次都用这种方法处理才能得到无籽果实。

(2)用秋水仙素诱导产生三倍体无籽西瓜:普通的二倍体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秋水仙素会阻断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已经复制的染色体留在了一个细胞核内,就形成了四倍体,然后开花时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最后结出的就是三倍体种子。第二年将三倍体西瓜种子和普通二倍体西瓜种子间种,三倍体西瓜植株不能正常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开花时,在三倍体植株的雌蕊柱头上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刺激诱导它形成三倍体无籽西瓜。其原因是二倍体西瓜的花粉中含有少量生长素,同时花粉中还含有使色氨酸转变为吲哚乙酸的酶系,当二倍体花粉萌发时,形成的花粉管伸入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子房内,将自身的使色氨酸转变为吲哚乙酸的酶系分泌到里面,从而引起子房合成大量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三倍体无籽西瓜适应性和抗逆性更强,含糖量高,无子耐贮运,产量高,深受消费者和种植者欢迎。缺点是需要年年制备三倍体种子,而且技术含量较高,需专业人员才能制种。

(3)利用基因工程生产无籽果实:无籽果实与子房中的生长素含量相关。人们已成功地向茄子中导入由子房特异性启动子控制的激素前体生物合成的基因,并生产出无籽茄子,而且这一方法也可能推广到其它植物,如番茄、西瓜等。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基因工程生产无籽果实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对无籽果实的青睐,无籽技术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大规模地推广到蔬菜和水果生产中

4.其他植物激素及作用

三 考点例析

例1  (05年广东卷)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在叶后茎、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产生,而且生长素能够促进扦插枝系的生根,所以必须保留芽和叶。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去除成熟叶主要是降低蒸腾作用,保留植物体内的水分,根部是植物主要的吸水器官,刚扦插时,根部没长出来,如果蒸腾所用过大,植物就会蒸焉。

[答案] D

例2  (05年广东卷)右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

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

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是向重力生长而茎是负向重力生长的,这些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其原因是根和茎在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的作用下表现不一致。根的生长被抑制,而茎的生长被促进,可见,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但是,该图不能体现出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答案] D

例3  (06年高考重庆卷)植物甲、乙是两种濒危药用植物(二倍体)。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以植物甲、乙的茎尖和叶片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解决了自然繁殖率低的问题。这表明植物细胞具有 ________ 。由叶片等材料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是  _________。

(2)题31图1和题31图2分别是植物甲、乙的萌发花粉粒和未受精胚珠示意图。在分离珠被细胞的原生质时,通常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除细胞壁,其原理是利用了酶的____性质。

如果将题31图1中的1个精子与题31图2中的1个____细胞或2个_____融合,可培育出三倍体植株。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该三倍体植株的幼苗,可能获得药用成分较高的六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 ___ 。

(3)植物乙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为了探索生长素对植物乙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生长素浓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花粉管平均长度(mm)
0.5
3.6
5.5
6.4
5.2
3.1
0.4
0.2

请结合表中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离体的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薄壁细胞。(2)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果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除细胞壁是利用它们的专一性。结合图示,获得三倍体植株,可用二倍体植株的1个精子与1个珠被细胞融合,或1个精子与2个对应物种的极核融合,所得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3)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促进生长作用与抑制生长作用),另外促进生长有一个最适浓度。结合表中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①生长素浓度为3.0 mg/L时,花粉管平均长度最长,表明最适生长素浓度为3.0 mg/L;②生长素浓度低于3.0 mg/L(0-3.0 mg/L)时,对花粉管的促生长作用随浓度增加逐渐增强;③生长素浓度高于3.0 mg/L(3.0-5.0mg/L)时,对花粉管的促生长作用随浓度增加逐渐减弱;④生长素浓度等于或高于6.0mg/L时,对花粉管伸长起抑制作用。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生长素对植物乙花粉管伸长的作用肯有两重性(促进或抑制作用)

[答案]见解析的相应部分

四  自我检测

1.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

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处使加快生根

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

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籽果实

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

2.将一株植物水平放置,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c处生长素浓度较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

B.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低,茎弯曲向上生长

C.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弯曲向上生长

D.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弯曲向下生长

3.下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④⑥

4.下图表示一项关于生长素的研究实验,以下哪一项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是正确的(   )

A.M长得比N快

B.N长得比M快

C.M弯向一侧而N不弯曲

D.N弯向一侧而M不弯曲

5.下列各项生产实践,与植物激素无关的是(   )。

A.果树的整枝修剪             

B.摘心促进侧芽发育

C.无籽番茄的获得              

D.嫁接保持原品种的特性

6.凹凸不平、发育不均匀的西瓜,切开后发现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  )

A.种子的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

B.无种子的子房绝对无法发育成果实

C.光照不均匀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7.如图所示实验中,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切去尖端的幼苗断面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以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下面实验结果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向右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8.不能产生生长素的是

A.胚乳细胞   B.根尖分生区细胞   C.胚柄细胞   D.圆褐固氮菌

9.用燕麦幼苗的胚芽鞘进行向光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   )

A.尖端   B.尖端下面的一段  C.基部  D.尖端与基部之间

10.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究其光的直接作用是( )

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

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

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11.植物茎向光生长的主要原理是 ( )

A.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

B.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

C.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

D.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

12.植物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来自

A.侧芽      B.胚芽   C.发育着的种子  D.顶芽

13.对4株具顶端优势的植株分别进行下列四种处理,有一株长出侧芽,请指出是哪种处理(  )

A.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上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B.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

C.不去顶

D.不去顶,在侧芽涂以低浓度的生长素

1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赤霉素处理植物,能显著促进茎叶生长

B.细胞分裂素可以延长蔬菜的贮藏时间

C.脱落酸抑制生长,但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D.乙烯有催熟果实和延迟开花的作用

15.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产生

B.成熟的叶片和很尖产生的生长素很少

C.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往往有两重性

D.生长素只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

16.下图所示,白杨树的主干上端,A、B、C、D分别为生长正常的侧芽,请分析:

(1)这些芽发育成枝的顺序是       

(2)生长素是由     处产生的,以      方是运输到侧芽上。

(3)如剪下顶芽,则A芽将     ,原因为     。此时,     处芽的生长素浓度最高,      处芽生长素浓度最低。

17.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泡胀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剪刀等。

方法步骤:

(1)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cm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0.5m处用100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m处用100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如图所示。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

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4)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

18.某同学想探究一下适宜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长素溶液的浓度范围,他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安排如下:

Ⅰ.材料用具:小麦种子若干,试管、移液管、培养皿、滤纸、蒸馏水、生长素溶液

Ⅱ.实验步骤:

A.配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浓度为1000mg/L,10mg/L,0.1mg/L,lug/L,0.01ug/L)

B.取5个试管编号,分别在1-5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5种浓度不同的生长素溶液;

C.在每个试管中各放入1粒小麦种子,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浸泡24小时;

D.取5个培养皿编号1-5号,事先在培养皿中垫上蒸馏水浸湿的滤纸,从1-5号试管中取出种子,分别放入与之对应的培养皿中,在湿滤纸上摆放,盖上培养皿盖(不影响氧气的供应且氧气充足),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E.观察与收集数据

 Ⅲ.分析与讨论

问题1. 他的老师认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中有几处不严谨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列出3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若你是实验小组成员,负责观察和收集数据,请按实验目的要求,选择___________作为测量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

19.自然生长的植物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都有明显变化,有植物学家研究了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在幼果生长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 其原因是_      _。

(2)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_________。

(3)从图中可知除了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外,___________也具有这样的作用。

(4)图中各种激素动态变化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课本上说:“一般地说,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看图理解这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    段明显促进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高、低)   浓度。

(2)向光生长的幼苗,其背光面浓度    于向光面,    于B点。

(3)具有顶端优热的植物,其侧芽浓度    于顶芽,    于B点甚至C点。

试题详情

(一)基本概念

生长素、胚芽鞘、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的下面一段、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植物生长调节剂;顶端优势。

试题详情

(一)基本概念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抗原、体液免疫、浆细胞;细胞免疫、靶细胞、效应T细胞、宿主细胞;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疫苗、器官移植。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
       例如:胸腺、骨髓等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知识网络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B细胞--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系统的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
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
和免疫细胞借助
血液循环和淋巴
循环组成
 

人体内的三道防线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免疫疾病
 
 
 
 
防卫功能
 
 
 
监控功能
清除功能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内容见疑难问题解析
 

免疫系统的功能

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
 

疫苗
对组织内抗原检测--根据抗原能和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器官移植
 

免疫学的应用

试题详情

(三)疑难解析

1.与高中生物有关的激素

名称
分泌部位
化学性质
主要生理作用
分泌调节的时期与途径
1、抗利尿激素(加压素)
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
蛋白质
在细胞外渗透压升高时,促进肾小管和收集管多吸收水,使细胞外渗透压下降,减少尿的排除
[血钠]升高、细胞外渗透压升高时分泌。由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与神经中枢调节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蛋白质
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受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的调节(负反馈调节)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蛋白质
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
受血液中性激素浓度的调节(负反馈调节)
催产素
下丘脑
蛋白质
 
 
4、促甲状腺激素
垂体
蛋白质
促进甲状腺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受下丘脑控制和体液中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5、促性腺激素
垂体
促进相应器官的生长和发育,调节相应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受下丘脑控制和体液中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6、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的生长
 
7、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促进肝糖元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兴奋剂
 
8、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
促进新陈代谢(主要是异化作用-寒冷环境和炎热环境含量变化)、促进生长发育(主要是发育)、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并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受下丘脑、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的调节
 
9、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促进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升高血糖
①血糖浓度降低时分泌,②受下丘脑及相关神经的控制(③胰岛素分泌时受抑制)。
10、胰岛素
胰岛B细胞
 
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抑制非塘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降低血糖
①血糖浓度升高时分泌;②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兴奋时兴奋时分泌;③监控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平衡的调节三要素

①血糖平衡是通过调节来源和去路实现的;血糖的平衡依赖于相关激素;适量的相关激素又是通过复杂的体液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

②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调节有三个方面①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②受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提高血糖浓度而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③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升高血糖浓度,其中主要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也有三个方面:①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②受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其分泌,也可通过降低血糖浓度而间接地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2)血糖平衡调节过程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        促进血糖

→下丘脑----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细胞--→

---→下丘脑----→肾上腺----→肾上腺素

3.水盐调节图解

4.体温调节图解

三 考点例析

例1(上海卷)右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分析]该题从考试大纲理解能力之“(1)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入手。以下丘脑的特殊性为命题点,将神经调节的激素调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只要知道下丘脑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体温调节、渗透压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的较高级中区是下丘脑,就可以做对此题。

[答案]C。

例2(0年广东卷)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分析]大脑皮层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和内脏器官,散热主要是毛细血管扩张导致出汗从而促进散热。

[答案]C

例3(年高考全国卷Ⅱ)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

A.信使RNA、必需氨基酸             B.激素、递质

C.淀粉酶、解旋酶                D.肝糖元、丙酮酸

[分析]本题从考试大纲之理解能力“(1)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入手,综合考查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审题能力。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则是在细胞内合成并且在细胞外起作用的物质,还在考虑影响其他细胞的生理功能。信使RNA不释放,必需氨基酸不是在细胞内合成,淀粉酶不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解旋酶不释放,也不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肝糖元、丙酮酸也不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答案]B。

四  自我检测

1.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激素A是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    

B.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D.各类生物激素只能由内分泌腺分泌

2.雅典奥运会期间,许多运动员服用了类固醇药物而被取消成绩或参赛资格,他们服用的药物可能属于下列的:

A.甲状腺激素   B.垂体激素   C.雄性激素   D.生长激素

3.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有关血糖代谢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能合成糖元,糖元也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而成为血糖

B.当血糖浓度过低时,人体内的非糖物质可以转化成血糖

C.血糖能在血浆中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一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D.人体血糖过剩时,就会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4.在闷热的房间里开会,有的人容易打“呵欠”,其调节方式是       (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条件反射

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系统控制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激素控制神经系统的调节

B.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部分活动的基本方式

C.单细胞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是不依靠神经系统来完成的

D.反射弧是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

6.人体血液中的水分不能来自于                     (    )

A. 饮水      B. 食物    C. 自身物质代谢    D. 空气

7.正常情况下排除人体内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水的主要结构是         (   )

A. 肾脏    B. 肺     C. 皮肤        D. 大肠

8.在促进新陈代谢时,下列器官相互作用的正确表示是(   )

A.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B.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C.甲状腺→下丘脑→垂体      D.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9.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在治愈后,夏季要比烧伤前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伤了

A. 大量神经末梢       B. 皮下脂肪组织            (   )

C. 大量肝腺         D. 皮脂腺

10.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

A.垂体    B.甲状腺   C.卵巢       D.肠腺

11.大气变冷时,维持体温所散失的热量增多,人体内下列哪种腺体的分泌量会增多  (   )

A.卵巢    B.睾丸     C.胰岛       D.甲状腺

12.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的

A.  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B.   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

C.  生长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也增多   D.   生长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13.右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内不同激素,请据图回答:([]内填相应字母)

(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在激素调节过程中,起协同作用的两种激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如果人体内激素d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和垂体分泌的_____________就会减少,这是一种___________机制。

(3)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_____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__________和_______过程,以维持机体血糖平衡。

14.右图为雌性高等动物性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性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是_______________。

(2)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②_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

(3)雌激素能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

(4)孕激素能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为___________着床准备条件。

(5)当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过来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和①__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15.利用体重相等的同龄成熟雌性小鼠进行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I:以手术切除雌鼠的两个卵巢后,再施以激素A,研究其对子宫重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表I)所示:

 

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要选用体重和年龄相当的小鼠做实验,是为了排除        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从表I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激素A和激素B的名称分别是                     。激素B的功能是                  

(4)如何解释表Ⅱ中第5组实验结果?

16.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内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分泌[a]生长激素,还分泌[]        等激素来调节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但下丘脑才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因为                                  

(2)①完成由产生电信号到转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产生      ,通过轴突传导到      ,进而引起小泡中激素的释放。

(3)图中可见,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血浆渗透压     。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抑制作用的是      

(4)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与c具有协同作用的       (激素)分泌量也将增加,导致产热量增加。如果用激素c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      

试题详情

(二)知识网络

促胰液素的发现
激素调节的概念
 

血糖平衡的调节
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体温调节
水盐调节
 
激素调节的发现

通过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的实例

微量和高效
通过体液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激素调节的特点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的关系

试题详情

(一)基本概念

激素、促胰液素;内分泌器官、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垂体、生长激素、促*激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卵巢、雌性激素、睾丸、雄性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胸腺、胸腺激素;内分泌细胞、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胰岛素;体液调节、激素调节、反馈调节、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试题详情

(三)疑难解析

1.神经元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如图示神经元的几种主要形态类型)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神经元的胞体集中存在于大脑和小脑的皮层、脑干和脊髓的灰质以及神经节内。一个神经元可有一个或多个树突,它们由胞体向外伸展,并呈树枝状分支。有些神经元,尤其在大脑和小脑的皮层,树突分支上还有大量多种形状的细小突起,称为树突棘,常为形成突触的部位。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与树突相比较,轴突较为细长,直径均一,分支较少,但可发出侧支,轴突起始的部分称为始段;轴突的末端分成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相接触而形成突触。突触小体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囊泡,囊泡内含有神经递质,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二者统称为轴索,轴索外面包有髓鞘或神经膜,成为神经纤维。

神经元具有感受刺激与传导兴奋的功能。根据功能的不同,神经元可分为感觉、中间和运动神经元三种。 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通过其未梢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并转变为神经冲动传向中枢。中间神经元位于脑和脊髓内,是一种连接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神经元,所以称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元,能把中枢的神经兴奋传导到效应器,从而引起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生理活动。

2.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组成的。习惯上把神经纤维分为两类: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有髓神经纤维的轴突外面包有髓鞘。髓鞘呈有规则的节段,两个节段之间的细窄部分叫做郎氏结。周围神经纤维的髓鞘来源于施旺氏细胞,在电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髓鞘是由许多明暗相间的同心圆板层组成的。这种同心圆板层是由施旺氏细胞的细胞膜在轴突周围反复包卷而成的。中枢神经纤维的髓鞘来源于少突胶质细胞,由少突胶质细胞的细胞膜包卷轴突而成(其包卷方式与施旺氏细胞包卷方式不同)。

无髓神经纤维过去认为没有髓鞘,现在证明它也有一薄层髓鞘,而不是完全没有髓鞘。在电镜下观察,无髓神经纤维是指一条或多条轴突被包在一个施旺氏细胞内,但细胞膜不作反复的螺旋卷绕,所以不形成具有板层结构的髓鞘。由于施旺氏细胞不一定完全包裹这些轴突,所以常有裸露的部分。植物性神经的节后纤维、嗅神经或部分感觉神经纤维属于这类神经纤维。

3.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由神经组织构成的全部装置。由中枢神经系统和遍布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是神经组织最集中、构造最复杂的部位。存在有控制各种生理机能的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各种神经和神经节。其中同脑相连的称为脑神经,与脊髓相连的为脊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称植物性神经。各类神经通过其末梢与其他器官系统相联系。神经系统具有重要的功能,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一方面它控制与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通过神经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神经系统对生理机能调节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反射。人的大脑的高度发展,使大脑皮质成为控制整个机体功能的最高级部位,并具有思维、意识等生理机能。神经系统发生于胚胎发育的早期,由外胚层发育而来。

4.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等)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如图所示)。它是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进行生理活动的关键性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个小枝的未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突触前膜是轴突未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个神经无产生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三 考点例析

例1 (高考上海卷)下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 (     )

A.神经膜离子分布内负外正   

B.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

[分析]本题考查了当兴奋产生时,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内正外负。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激素调节与行为神经调节与行为

[答案]B

例2 (高考重庆卷)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           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分析]①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组成。②根据实验过程与结果可知,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刺激右后肢,左后肢都不收缩,右后肢能收缩。说明所破坏的是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答案]C。

例3 (广东卷)右图是人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l)用电刺激皮层运动区某一区域,可观察到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那么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           

(2)图中显示面积大的躯干,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很小,如手与五指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几乎与整个下肢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说明运动越_____________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

 (3)从图中可知,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是     关系。

(4)若刺激兔右侧大脑皮层的       ,可见其左侧肢体运动.说明此区域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         支配的特征。

[分析]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脊髓和大脑皮层都是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代表区范围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此区域对肢体运动支配有交叉支配的特征。

[答案](1)神经中枢;(2)精细复杂;(3)倒置;(4)中央前回;交叉(或对侧)。

四  自我检测

1.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  )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成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2.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则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3.手偶然碰到针尖后,会发生缩手反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        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C.缩手和疼痛同时发生       D.此反射属于条件发射

4.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是           (   )

A.细胞体→轴突→树突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树突→轴突→细胞体

5.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会说会写,也能看懂文字,但经常听不懂原音电影中的英语对白,这种情况叫感觉性失语症。

B.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内侧面的某一特定区域有关。这一区域叫言语区。

C.某人因脑溢血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这很可能是损伤了大脑皮层S区。

D.S区位于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

7.下列哪一项不是突触的结构                      (  )

A.轴突末梢膜  B.树突末梢膜   C.胞体细胞膜   D.神经胶质细胞膜    

8.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在                   (  )

A.大脑两半球    B.大脑皮层   C.小脑     D.中枢神经系统

9.膝跳反射通常受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影响,临床上常用以  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右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下列关于该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2是传出神经元,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最终通过2传导到效应器

B.因为在3处兴奋只能单向传导,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C.当1处受到损伤时,针刺足部仍会产生痛觉

D.如刺激4处,可在1和5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10.对人体排尿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脊髓      B.垂体    C.下丘脑    D.大脑皮层

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

A.司机看见红灯刹车      B.天热出汗

C.白细胞吞噬细菌       D.吃食物时,分泌唾液

12.小张因饮酒过多导致语无轮次、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由于相应中枢受到影响,它们分别是                   (  )

A.大脑、小脑、脊髓     B.小脑、大脑、脊髓

C.大脑、小脑、大脑     D.脊髓、小脑、大脑

13.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是(   )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14.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媒介                      (   )

A.酶    B.激素    C.带电离子    D.递质

15.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较多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示)。

 (1)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膜的主要成分    分子层,使离子很难以      方式通过,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膜依靠          方式控制离子出入。这证明膜具有     性的重要功能特征。所以,细胞维持这种状态是要以消耗    为代价的,与细胞结构     有关。

(2)如图所示,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能使受刺激部位瞬间变得易于膜外阳离子通过,此时a一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方向是     ;同时,相应的膜内侧电流方向是    

16.下图是突触摸式图,请据图回答:

(1)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           

(2)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的形成与细胞内    (细胞器)有关。 

(3)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器,请设计实验方案,以验证兴奋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并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

①方法步骤:                                 

                                          

                                     

②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试题详情

(二)知识网络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概念:在神经系统地参与下,动物体对内外刺激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变化。
 
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效应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概念:在神经系统地参与下,动物体对内外刺激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变化。
 

神经调节

的结构基

础和反射

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
传导方向--双向传导
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为内负外正

过程  受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为内正外负

恢复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为内负外正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通过神经调节
 
兴奋的

传导

传导形式--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传导方向--单向的
传导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传导过程--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前
膜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将兴
奋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不同,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神经系统的

分级调节

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言语区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人脑的高级功能

试题详情

(一)基本概念

反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神经冲动、电位差、静息电位、静息状态、受刺激状态、局部电流回路;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小脑、脊髓;言语区、W区、V区、S区、H区;学习、瞬时记忆、长期记忆、短期记忆、永久记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