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53328  353336  353342  353346  353352  353354  353358  353364  353366  353372  353378  353382  353384  353388  353394  353396  353402  353406  353408  353412  353414  353418  353420  353422  353423  353424  353426  353427  353428  353430  353432  353436  353438  353442  353444  353448  353454  353456  353462  353466  353468  353472  353478  353484  353486  353492  353496  353498  353504  353508  353514  353522  447090 

29.   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施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部分主张 B.确立了近代民主立宪政体 C.有利于中国近代经济文化的发展 D.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试题详情

28.   据英国《泰晤士报》载“今天的北京已经不是仅几年前你所知道的北京了。中国能够不激起任何骚动便废除了建立那么久的科举制度,中国就能实现无论多么激烈的变革。”该文评价的是 A.戊戌变法的成果            B.清末“新政”的成效  C.八国联军的“武功”           D.湖北武昌起义的影响

试题详情

27.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试题详情

26.   “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此项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腐败              B.甲午战争惨败  C.洋教势力的入侵           D.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试题详情

25.   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

试题详情

24.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试题详情

23.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试题详情

22.   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谈到一本书时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西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天演论》

试题详情

21.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试题详情

20.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醉状态下唤醒似的。”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B.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军民抗击英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