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54986  354994  355000  355004  355010  355012  355016  355022  355024  355030  355036  355040  355042  355046  355052  355054  355060  355064  355066  355070  355072  355076  355078  355080  355081  355082  355084  355085  355086  355088  355090  355094  355096  355100  355102  355106  355112  355114  355120  355124  355126  355130  355136  355142  355144  355150  355154  355156  355162  355166  355172  355180  447090 

24.假定2009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一件B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10倍,且3件C商品=2件A商品。如果2010年全社会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其他条件不变,那么3件C商品=_________ B商品

A.10件      B.15件       20件      D.30件

试题详情

23、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中各类“白领”的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1950-1970年,在美国,制造业中的中级经理人员增加了23%,同期,服务业的经理人员^和中央^和地方政权机关的中级官员几乎增加了2、2倍。材料主要说明了

①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结构变化     ②高福利政策促使贫富悬殊缓解 

③经济发展促使管理的科学发展    ④二战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试题详情

2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制度,国家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现象。这一政策源于

A.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社会化       B. 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

C. 二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 欧共体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

试题详情

21、1858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文告:“朕亦不许可侵犯别人的领土^和权利。朕对于当地(印度)王公的权利、尊严^和荣誉……加以尊重……(印度王公)将享受到那些只有内部^和平良好政府才能获得的繁荣^和进步的社会生活。”文告表明英国         

A. 对印度王公的策略发生变化     B. 承认印度享有民族平等^和自治

C. 准许国大党拥有合法地位      D. 事实上同意印度的独立地位

试题详情

20、党的十四大召开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

A. 阐述90年代中国外交方针^和政策      B. 充分肯定了邓小平的功绩

C. 形成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     D. 提出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试题详情

19、1852年英国人对中国的描述:“在收获完毕以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1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以粗布而论,我们是没有任何希望与之竞争的。”这里他强调的是

A. 清政府闭关政策抵制英国商品     B. 中国的棉织品质优价廉

C. 传统小农经济顽强抵制英国工业品   D. 通商口岸开辟少影响英商品销售

试题详情

18、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歌词中有“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之句。此句体现国人的追求是                             

A.强调师夷长技以自强         B.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

. 用民主^和科学改造社会        D.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试题详情

17、19世纪某位来华传教士说:“在中国文人主要从儒学学到的温文尔雅的外表下面,几乎只有狡诈、愚昧、粗野、傲慢和对任何外国事物的根深蒂固的仇恨。”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文人的盲目排外的心态       B. 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的思想碰撞

C. 中国传统文化的虚伪和狡诈       D. 外国传教士对中国文人的蔑视

试题详情

16、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曾受到日本有识之士的重视和欢迎,有人高度评价道:“本书译于幕末海警告急之时,最为有用之举,其于世界地理茫无所知的幕末人士,此功实不可没也.。”该书是                                

A. 《康猷纪行》    B. 《变法通议》   C. 《海国图志》   D. 《资政新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