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10江苏卷)24.“双百”人物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地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解析]本题为综合考查。《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结合。A\D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表述错误;B\C从哲学角度分析,考查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能级要求理解。
[答案]C
23.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3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4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1 2 B.1 3 C.2 4 D.3 4
[解析]2 4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2010江苏卷)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2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据此请回答23~24题。
1.(2010福建卷)32.图Ⅱ的寓意启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必须
A.重视家庭美德建设
B.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C.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D.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紊质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漫画题,看清楚提示语“楼里楼外”是答好本题的关键。无论楼里楼外,都是垃圾满天飞,暴露了人们社会公德的缺乏。A与题意无关,CD二项不如B项准确。
考点定位:涉及考点有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旨在通过漫画题的方式,考查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时政热点,2009年国家有长江大学大学生救落水儿童,有思想道德模范建设,故热点素材大家都很熟悉,但不能受平时学习的影响,因为不读图表和稍作分析导致错误。
3.(2010安徽卷)38.(28分)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 “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2)请你结合乙同学的发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说发展低碳经济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
(3)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低碳世博”。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8分)
1.(2010江苏卷)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 如藏族的 《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 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高兴和共性的统一 ②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②④ D ①③ ④
[解析]引述书本材料内容。本题结构特点能有效帮助学生在明确一项错误的基础上即可作出。选项③违背文化多样性原则,表述错误。
[答案]C
14.(2010.济宁二模)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界经济博览会,今年5-10月在上海举办,这将为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一次新的机遇。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右图)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这种设计不仅抒发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
世博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世博会会徽图案寓意着人们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追求,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表现。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会徽表达了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设计不仅抒发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
解析: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反映型”题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也就是说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述。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还有对知识点把握要全面和准确。
26.(2010.潍坊二模)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处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与国外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合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被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家国伦理”对于中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
答案:①文化影响人的认识,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且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家国伦理”使中国人对“家”“房”看成最终的情感归宿地,在住房消费上有着强烈的愿望。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中国人独有的”家国伦理”对家更加看重,更愿意拥有自己的住房,而不愿意租房。
③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当代中国人对于“家国伦理”
要坚持批判地继承,在住房问题上要做到理性消费,避免成为“房奴”。
解析:本题为评析题目。此类题目的一般做法是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道理),然后回答产生这种现象(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指出应该怎样做。针对本题,材料反映了中国人对“家”“房”看成最终的情感归宿地,在住房消费上有着强烈的愿望。其原因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我们在住房问题上要做到理性消费,避免成为“房奴”,做到坚持批判地继承。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