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58883  358891  358897  358901  358907  358909  358913  358919  358921  358927  358933  358937  358939  358943  358949  358951  358957  358961  358963  358967  358969  358973  358975  358977  358978  358979  358981  358982  358983  358985  358987  358991  358993  358997  358999  359003  359009  359011  359017  359021  359023  359027  359033  359039  359041  359047  359051  359053  359059  359063  359069  359077  447090 

(2008年四川卷)图4各线示意不同纬度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4,回答13-14题。

13.若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4.图4五地中

A.③地纬度高于②地

B.④地位于赤道附近

C.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D.②地位于极圈之内

解析:第13题:由①地位于北半球和图中显示的白昼长度变化曲线可以是春分。

第14题:五地中①与⑤、②与④纬度值相同,③位于赤道上,昼夜变化幅度越大,纬度值越大,因此①=⑤>②=④>③。

答案:13A   14C

试题详情

12.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

   ①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  ②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

   ③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  ④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性的地理试题。

第10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转偏向力在南、北半球的区别,用伞转动模拟地球自转,点滴红墨水模拟物体运动,并以此来观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偏转。

第11题:该实验存在的缺陷在于:①只能同时模拟某一个半球的物体运动后的偏转,也就是说不同看到物体运动在穿过赤道前后不同的偏转现象;②只能看出纵向的物体运动偏转方向(即经线方向);③与实际地球运动差别太大。

第12题:①说法主要是球面上航行寻求最短距离,航线是球面上大圆的劣弧,通常凸向高纬度;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是由于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存在密度差异,故而在两者之间存在密度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答案:10B   11A    12D

试题详情

11.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   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10.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

试题详情

(2008全国)图3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7-9题

7.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A.66.5°N  66°N  40°N 40°S     B. 66.5°S 66°S 40°S 40°N

 C.66.5°N  66°N  0°  40°S      D. 66.5°S 66°S  0°  40°N

8.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9.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A.0<Pa/Pb<1  B.Pa/Pb=0  

C.Pa/Pb=1    D.Pa/Pb>1

解析:第7题:从题义得到上半年①②③的昼长在增加,可以位于北半球,④地在缩小,在南半球,并且四地没有一地位于赤道。对照此,选项显而易见。

第8题:A、B选项均明显错误,C选项主要是学生要弄清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四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的是③地、④地,③、④地纬度也较低。

第9题:从图中可以明显地读出①地在a月的平均昼长变化小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

答案:7A  8D   9A

(2008年上海卷)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

试题详情

6.(2008年广东卷)图4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解析:主要考虑:第一、比较平直的河段,考虑地转偏向力,如图中的⑤;第二、比较弯曲的河段,找出河流凹岸和凸岸,河流凹岸一般侵蚀比较强烈,如①、③处。该题比较简单,只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就足够了,该题河流的凹岸与地转偏向力作用方向相一致。

答案:A

试题详情

 9.D   地方时为2:30(12点之前,仍然只能是晨线与该经线交点),说明Q点处于日出,由此可推出其昼长(12-2:30)×2=19小时>12时,昼远大于夜,说明当地纬度高是接近极昼夜的地方,所以D答案符合。

第4题:9月近秋分(9月23),D4月近春分(3月21),春秋分昼长12时,各地日出6:00,日落18:00,题目条件当地是低纬,周长变化应较小,也就是说日出日落在9月或4月昼长也应近6时和18时,B17时D5时均差近1小时不符合。AC的判断相对较难,因为两项中时候和月份反映的季节是对应的,只能从题目条件说是低纬(低纬昼长近12时,赤道全年昼长均等于12时),说明日出近6点,日落近18点,差距越小越好。A离18时差半小时,而C与6点差一个半小时。

第5题:题目中强调6时、18时除外,而实际上只有6时、18时这两种情况可选B,即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从赤道到极点都可能出现。而其他时间则至少不可能出现在赤道上。且时间越接近12时或0时,其移动的范围越小,在12时和0时的时候,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移动范围就在极圈与极点之间了。

如右图,红线表示一年中每天16点Q点的分布情况,绿线为14点的分布情况,由此可见,符合条件的Q点分布在南北半球两个区间。

答案:2.D  3D  4.A  5D

试题详情

(2008年全国文综)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2-5题

2.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3.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B.45°-55°

   C.5°-l 5°            D.60°-70°

4.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 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         D.4月、5时

5.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解析:第2题: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交点,地方时为5:30(12点之前,只能是晨线与该经线交点),说明Q点处于日出,由此可推出其昼长(12-5:30)×2=13小时>12时,昼大于夜,当地为夏半年,所以C最符合。BD,5月8月为南半球冬半年;A,10月虽是北半球夏半年,但离秋分(9月23日,当天各地昼夜等长,昼均为12时)只差几天,昼长不至于增加近一个小时。

第3题:在备考中建议各位考生一定要关注我国北京、漠河等地夏至和冬至日的昼长。

试题详情

1.(2008年山东)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灭的那天(8月24日)

 解析:在日期和昼夜长短的计算和利用要注意以下的规律:

①.上午与下午的时间相等,以当地的地方时为基准,可以用来计算日出、日落时间.

②.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上,一条纬线上昼长等于另一纬线上夜长。

③.以春分、秋分为基准,向两侧相差天数相同的两个日期昼长或夜长相等。

该题利用了第三个规律。

 答案1.B 

试题详情

8.已知

的值.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