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59543  359551  359557  359561  359567  359569  359573  359579  359581  359587  359593  359597  359599  359603  359609  359611  359617  359621  359623  359627  359629  359633  359635  359637  359638  359639  359641  359642  359643  359645  359647  359651  359653  359657  359659  359663  359669  359671  359677  359681  359683  359687  359693  359699  359701  359707  359711  359713  359719  359723  359729  359737  447090 

7.烷烃                是1 mol 烯烃R和1 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

应后的产物,则R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解析:由题意知,烷烃中相邻两个碳原子上均连有氢原子时,在加成前可能存在

双键,原来双键的位置可能有:

其中①和②位置相同,故R可能结构有6种.

答案:C

试题详情

6.下列关于炔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链烃

B.易发生加成反应,难发生取代反应

C.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D.分子里所有的碳原子都处在同一直线上

 

解析:炔烃中只有乙炔分子的构型是直线形的,如:          中所有碳

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炔烃的化学性质都与乙炔相似,易加成,难取代,能使溴水、KMnO4酸性溶液褪色.

答案:D

 

试题详情

5.(2009·山东高考)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CCl4可由CH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B.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解析:苯虽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但能与O2在点燃的情况下燃烧,发生氧

化反应,故D项错误.

答案:D

试题详情

4.某烃的分子式为C10H14,它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分子

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烷基,符合条件的烃有                       (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解析:由分子式C10H14知其分子结构中不饱和程度很大,可能含有苯环,再根据其

性质分析,该烃应为苯的同系物        ,由于-C4H9有4种结构,故符合

条件的烃有4种.

答案:C

试题详情

3.下列有机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B.2CH3CH2OH+O2Cu△2CH3CHO+2H2O

C.ClCH2CH===CH2+NaOHH2O△HOCH2CH===CH2+NaCl

解析:CH3CH2OH转化成CH3CHO属于氧化反应.

答案:B

试题详情

2.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

列事实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

A.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甲苯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苯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D.苯与硝酸在加热时发生取代反应,甲苯与硝酸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苯环的影响使酚

羟基上的氢更活泼;甲苯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说明苯环的影响使侧链甲基

易被氧化;甲苯与硝酸反应更容易,说明甲基的影响使苯环上的氢变得活泼易被取

代.

答案:B

试题详情

1.下列操作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①石油分馏时把温度计插入液面以下 ②用溴水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气体 ③用

乙醇与3 mol/L的H2SO4混合共热到170℃制取乙烯 ④将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Fe

粉制溴苯 ⑤将饱和食盐水滴入盛有电石的烧瓶中制乙炔

A.①④          B.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解析:①石油分馏时,温度计测的是各馏分蒸气的温度,应在支管口处;②乙烯会

与溴水反应被吸收;③用乙醇制乙烯时应选用浓H2SO4;④制溴苯时要用液溴;⑤

制乙炔时,为减缓反应剧烈程度,常用饱和食盐水来替代水.

答案:D

试题详情

8.(2010·佛山联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及斜面倾角是否有关系.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A.表面光滑的长木板(长度为L);B.小车;C.质量为m的钩码若干个;D.方木块(备用于垫木板);E.米尺;F.秒表.

(1)实验过程:

第一步,在保持斜面倾角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向小车放入钩码来改变物体的质量,只要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至底端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由公式a=________求出a,某同学记录了数据如下表所示:

          质量
时间
t次数
M
M+m
M+2m
1
1.42
1.41
1.42
2
1.40
1.42
1.39
3
1.41
1.38
1.42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发现,在实验误差范围内质量改变之后平均下滑时间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经过分析得出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为________.

第二步,在物体质量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实验中通过改变方木块垫放位置来调整长木板倾角,由于没有量角器,因此通过测量出木板顶端到水平面高度h,求出倾角α的正弦值sinα=.某同学记录了高度h和加速度a的对应值如下表:

L(m)
1.00
h(m)
0.10
0.20
0.30
0.40
0.50
sinα
0.10
0.20
0.30
0.40
0.50
a(m/s2)
0.97
1.950
2.925
3.910
4.900

请先在如图实-4-15所示的坐标纸上建立适当的坐标轴后描点作图,然后根据所作的图线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进一步分析可知,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实-4-15

(2)该探究小组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Lat2得:a=.

由表中可看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车下滑的时间是不变的,说明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的质量无关.

a为纵轴,以sinα为横轴,选取适当的标度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mgsinαma可得:agsinα,故图线a-sinα的斜率即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由图可知,gk=9.80 m/s2.

(2)该探究小组采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答案:(1) 不改变 无关 图象见解析 9.80 m/s2

agsinα (2)控制变量法

试题详情

7.(2010·南京检测)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实-4-13(a)所示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图实-4-13

(1)图实-4-13(b)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小车加速度a/m·s2
1.90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0.30
小车质量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kg1
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

   请在图实-4-14所示的坐标纸中画出a-图线,并由图线求出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倒数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实-4-14

解析:(1)由逐差法得

a==

=m/s2

≈3.2 m/s2

(2)如图所示,a= N

答案:见解析

试题详情

6.(2010·济宁模拟)若测得某一物体质量m一定时,aF的有关数据资料如下表所示:

a/(m·s2)
1.98
4.06
5.95
8.12
F/N
1.00
2.00
3.00
4.00

(1)根据表中数据,画出aF图象.

(2)根据图象判定:当m一定时,aF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甲、乙两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没有按照正确步骤进行实验,处理数据后得出如图实-4-12所示的aF图象.

图实-4-12

试分析甲、乙两同学可能存在的问题: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若aF成正比,则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同时,因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研究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减小误差,增大实验的准确性,则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即可.连线时应使直线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大致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的点应视为错误数据,不予以考虑.描点画图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aF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

(3)图中甲在纵轴上有较大截距,说明绳对小车拉力为零时小车就有加速度a0,可能是平衡摩擦力过度所致.乙在横轴上有截距,可能是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答案:(1)见解析 (2)正比例关系

(3)平衡摩擦力时木板抬的过高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