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0796  360804  360810  360814  360820  360822  360826  360832  360834  360840  360846  360850  360852  360856  360862  360864  360870  360874  360876  360880  360882  360886  360888  360890  360891  360892  360894  360895  360896  360898  360900  360904  360906  360910  360912  360916  360922  360924  360930  360934  360936  360940  360946  360952  360954  360960  360964  360966  360972  360976  360982  360990  447090 

31.某学者对14-16世纪中西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对比研究。

他对明清时期中西社会的特征评价概括最准的是

  A.新旧社会的冲突与激荡    B.奔向近代社会的竞赛

C.封建社会的无奈悲歌     D.近代前夜的发展和迟滞

试题详情

30.维系秦汉、隋唐、明清长时期统一的相同原因是①实行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实力  ②发展社会经济,实行对外开放  ③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加强   ④文化传统影响,民族凝聚力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29.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寓兵于农”,“兵农合一”,这种制度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以下符合这种要求的是:①西魏的府兵制  ②隋朝的府兵制 ③猛安谋克制 ④八旗制度

  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8.康熙帝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下列图示8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图8

试题详情

27.一位学者在研究解缙(1369-1415)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有关情况时,想了解当时的都城,他应查阅的地图(局部)是

图7

试题详情

26.现存故宫博物院的《大明混一图》,绘制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图中描绘有非洲的轮廓。关于非洲的信息可能来源于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玄奘西行天竺,撰写《大唐西域记》 

C.元朝大量阿拉伯人迁入中国      D.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试题详情

25.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

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

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试题详情

24.长江三角洲自中唐以后农业发达,一向是粮食输出区;但明末以来,却需仰赖外地输入粮食。这种现象与下列何者最有关

  A.改种经济作物,造成粮作不足     B.战乱频繁,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C.水利失修,造成粮食生产减少      D.新作物传入,饮食习惯渐渐改变

试题详情

23.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6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     B    C      D

图6

试题详情

22.“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