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1074  361082  361088  361092  361098  361100  361104  361110  361112  361118  361124  361128  361130  361134  361140  361142  361148  361152  361154  361158  361160  361164  361166  361168  361169  361170  361172  361173  361174  361176  361178  361182  361184  361188  361190  361194  361200  361202  361208  361212  361214  361218  361224  361230  361232  361238  361242  361244  361250  361254  361260  361268  447090 

1、DNA疫苗是用于激发人体产生主动免疫的一种新兴疫苗,这种疫苗的作用原理是(  )

A.让病原体DNA直接作为抗原,引发人体产生免疫应答

B.让病原体抗原DNA在人体细胞内表达,引发人体产生免疫应答

C.让病原体DNA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减毒病原体,引发人体产生免疫应答

D.让抗病原体抗体DNA在人体非B淋巴细胞内表达,使人体产生更强的免疫能力

2、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所用的骨髓瘤细胞是一种基因缺陷型细胞,其合成核酸的途径能被氨基喋呤阻断。现将从预先注射了某种抗原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B淋巴细胞与上述骨髓瘤细胞混合,加入PEG促融后,再加入含氨基喋呤的培养液。若将这些混合物分装于细胞培养板的小孔中培养(如右图所示),则小孔中的培养物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细胞分裂繁殖,产生抗体,专一性抗体检验呈阴性

B.细胞分裂繁殖,产生抗体,专一性抗体检验呈阳性

C.没有活细胞,产生抗体

D.没有活细胞,不产生抗体

试题详情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照理说,这样的游览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可是作者却据此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里虽然是说游山,实际上是以游山作比喻,说明不论研求高深的学问,还是创建宏伟的事业,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二是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慎取”。这两点都是值得借鉴的。王安石在一生从政、治学的道路上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前进的。他在宋神宗时作宰相,认准了“变法”于国有利,决心推行新法,尽管守旧派强烈反对,他却毫不动摇,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试题详情

   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本文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的观点,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

试题详情

2、然后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根据文中的方位,画出虚拟示意图。

   (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

试题详情

1、一词多义:

   A、“卒”:①死。“卒葬之”。②终于。“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B、“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文字。“独其为文”。、③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C、“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何可胜道也哉”。③道理。“传道受业”(《师说》)④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极”:①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②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

  词性活用:

   A、“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B、“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C、“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

   ①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②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些词语的掌握揉进翻译通课文时。

试题详情

4、板书设计

游洞经过:前洞--后洞--悔随之

   游洞心得:志--力--物--尽吾志

悔游:不得极夫游之乐

    ↓

    悟理:  要有志       

        要深思慎取

试题详情

3、行文顺序: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 

试题详情

2、作者说“不能至”是指什么说的?(不能至洞的深处,不能见“非常之观”。)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因为已经“尽吾志”了。)“尽吾志”是什么意思?(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试题详情

1、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试参照此例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句是全文主旨的概括。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