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1199  361207  361213  361217  361223  361225  361229  361235  361237  361243  361249  361253  361255  361259  361265  361267  361273  361277  361279  361283  361285  361289  361291  361293  361294  361295  361297  361298  361299  361301  361303  361307  361309  361313  361315  361319  361325  361327  361333  361337  361339  361343  361349  361355  361357  361363  361367  361369  361375  361379  361385  361393  447090 

14.{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09高三年级十二月 }(B)[实验化学]

甲基橙和酚酞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当溶剂沿滤纸流经混合物点样时,甲基橙和酚酞会以不同的速率在滤纸上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拟通过该原理将甲基橙和酚酞从混合溶液A中分离开来:

步骤Ⅰ 把0.1 g甲基橙和0.1 g酚酞溶解在10mL60%的乙醇溶液里,配制混合溶液A;另将10mL乙醇和4mL浓氨水充分混合,配成混合溶液B;

步骤Ⅱ 在一张圆形滤纸中心扎一小孔,将细纸芯插入滤纸中央(如图)。在距滤纸中心约1cm的圆周上,选择三个点,分别用毛细管将A溶液在该三点处点样; 

步骤Ⅲ 将滤纸覆盖在盛有B溶液的培养皿上,使滤纸芯与溶液接触,放置一段时间,点样逐渐向外扩散,形成黄环;

步骤Ⅳ 待黄环半径扩散到滤纸半径的二分之一时,取下滤纸,等滤纸稍干后,喷上饱和Na2CO3溶液,通过现象判断分离的效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本实验采用的分离方法叫_________,若分离淀粉胶体与氯化钠的混合液则可选用______法;

⑵步骤Ⅱ中若在滤纸上事先作点样位置标记,宜选用_____________笔(填“钢”或“铅”);

⑶步骤Ⅳ中喷洒Na2CO3溶液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实验中________在滤纸上移动速率更快(填“甲基橙”或“酚酞”);

⑷他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分离的效果。

答案..(B)⑴(纸上)层析法(或色层法或色谱法)  渗析  ⑵铅  ⑶内部为黄环,外部为红环   酚酞   ⑷色斑间的距离大小  

试题详情

13.(江苏海门市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12分)加碘食盐中加入的碘酸钾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常温下很稳定,加热至560℃开始分解。在酸性条件下碘酸钾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可与碘化物、亚硫酸盐等还原性物质反应。

[问题1]工业生产碘酸钾的流程如下:

 

(1)已知步骤①反应器发生的反应中,两种还原产物所得电子数相同。请写出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照下表碘酸钾的溶解度,操作③得到碘酸钾晶体,你建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温度/℃
20
40
60
80
KIO3g/100g水
8.08
12.6
18.3
24.8

[问题2]已知: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I2+2S2O32=2I+S4O62

(1)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学生甲利用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用四氯化碳检验碘时,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2)测定加碘食盐中碘的含量,学生乙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过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则加碘食盐样品中的碘元素含量是     mg/kg(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3)学生丙又进行了下列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取1g纯净的NaCl,加3mL水配成溶液。
溶液无变化
滴入5滴淀粉溶液和1mL 0.1mol/L KI溶液,振荡。
溶液无变化
然后再滴入1滴1mol/L的H2SO4,振荡。
溶液变蓝色

①请推测实验中产生蓝色现象的可能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根据学生丙的实验结果,请对学生乙的实验作出简要评价:     

答案.

[问题1](1)6I2 + 11KClO3 + 3H2O = 6KH(IO3)2 + 5KCl + 3Cl2↑;(2)蒸发结晶;

[问题2](1)分液漏斗(多写烧杯、玻璃棒等合理答案不扣分);(2)1270/3w(423.33/w)。

(3)①4I-+4H++O2=2I2+2H2O;②学生乙的实验结果会偏大。

试题详情

12.(江苏海门市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12分)海洋是一个远未完全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回答下列问题:

(1)蒸馏法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淡化海水的方法。你认为蒸馏法海水淡化最理想的能源是        

(2)从海水中可得到多种化工原料和产品。下列是利用海水资源的流程图。

① 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为                       

从反应III后的溶液中得到纯净的单质溴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② 在母液苦卤中含有较多的NaCl、MgCl2、KCl、MgSO4等物质。用沉淀法测定苦卤中Mg元素的含量(g/L),实验过程中应测定的数据有       

③ 电解25%的饱和食盐水200kg,当NaCl浓度下降到20%时,计算收集到氯气的物质的量。(溶于溶液的氯气忽略不计,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⑴⑵两题每空2分)   ⑴太阳能等;

⑵ ① SO2+Br2+2H2O=4H++2Br+SO42;  蒸馏(多写萃取不扣分);

② 苦卤样品的体积、Mg(OH)2沉淀的质量;

③ 97.7 mol。    (此小题4分,根据计算过程,酌情给分。)

说明:本试卷中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试题详情

11.(江苏海州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综合测试)(12分)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   NH4HCO3 ;  NH4HCO3+NaCl   NaHCO3↓+NH4Cl ;

2NaHCO3Na2CO3+CO2↑+H2O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      (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 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 晶体的操作是       (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② 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a管通入      气体,再从b管中通入       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             

(3)请你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答案..(1)c (2)①(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Ⅱ)吸收未反应的NH3(答“防止倒吸”或“吸收CO2”不给分);(Ⅲ)过滤 ②(Ⅰ)NH3,CO2  ;(Ⅱ)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

(3)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往饱和Na2CO3 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等.

试题详情

10.[江苏省江安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12分)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往往采用“凯氏定氮法”,其原理是: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奶粉,移入干燥的凯氏烧瓶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待冷却后移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2)NH3的蒸馏和吸收:把制得的溶液(取一定量),通过定氮装置,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使氨变成硫酸氨,再经过再经过碱化蒸馏后,氨即成为游离状态,游离氨经硼酸吸收。

(3)氨的滴定: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从消耗的盐酸标准液计算出总氮量,再折算为粗蛋白含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的处理过程中使用到了容量瓶,怎样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可能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    )

   A、凯氏烧瓶中溶液转移移到容量瓶中时,未洗涤凯氏烧瓶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3)若称取样品的质量为1.5g,共配制100毫升的溶液,取其中的20mL,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使N转变为硼酸铵然后用0.1mol/L盐酸滴定,共用去盐酸的体积为23.0mL,则该样品中N的含量为         

已知:滴定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NH4)2 B4O7 + 2HCl + 5H2O =  2NH4Cl + 4H3BO3

(4)一些不法奶农利用“凯氏定氮法”只检测氮元素的含量而得出蛋白质的含量这个检测法的缺点,以便牛奶检测时蛋白质的含量达标,而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C3N6H6)。则三聚氰胺中氮的含量为     

答案.   (1)往容量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塞紧瓶塞,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然后再正放,旋转瓶塞1800,又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若都不漏水,则说明该容量瓶不漏水。

   (2)B

   (3)10.73%

   (4)66.7%

试题详情

9. [江苏省口岸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四次调研测试](6分)根据下表中序号1提供的探究样例,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要求方案尽可能简单)

序号
探究问题的两种不同猜想
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1)
向品红溶液中通入一种常见气体后,品红褪色
甲:通入的是氯气。乙:通入的是二氧化硫。
实验设计: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若红色再现,则通入的是二氧化硫,乙正确。若不再变红,则通入的气体是氯气,甲正确。
 
 
 
(2)
在仿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
甲:氯水中的HCl、HClO中和NaOH所致。
乙:氯水中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褪色。
实验设计:            
                
                
                
 
(3)
加热稀氨水,溶液中的C(OH-)的变化。
甲:C(OH-)将增大,升高温度有利于电离平衡移动,使氨水中C(OH-)增大。
乙:C(OH-)将减小。受热时氨易逸出,使氨水中C(OH-)减小。
实验设计:            
               
               
               
 
 
 
(4)
在少量Mg(OH)2悬浊液中,滴加适量饱和NH4Cl溶液,固体溶解。
甲:NH4Cl水解产生的H+与Mg(OH)2电离出来的OH-发生中和反应而使Mg(OH)2溶解。
乙:NH4Cl电离出来的NH4+与Mg(OH)2电离出的OH-结合成弱电解质NH3·H2O,使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使Mg(OH)2溶解。
实验设计:(提示:选择合适的试剂加入到Mg(OH)2悬浊液中)
                 
                 
                 
                 
                 

答案.(2)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NaOH溶液,若红色复出,则是因为HCl和HClO的酸性所致,甲正确;若红色不再复出,则是因为HClO的强氧化性所致,乙正确。

(3)在试管中注入滴有酚酞的氨水,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如果颜色变浅,则加热使氨水中的c(OH)减小,乙正确;如颜色变深,则加热使氨水中的c(OH)增大,甲正确。(或者:分别用pH计测定加热前后溶液的pH值,若加热后溶液的pH值增加,则甲正确;否则,乙正确。)

(4)向Mg(OH)2沉淀中加入中性的醋酸铵浓溶液,加入后若Mg(OH)2不溶解,甲正确;加入后若Mg(OH)2溶解,则乙正确。

试题详情

8.[江苏省口岸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四次调研测试](10分)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请回答:

(1)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甲组情况分析,如何用a (混合溶液的pH)来说明HA是强酸还是弱酸                            

(2)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乙组情况分析,C1是否一定等于0.2mol/L    (选填“是”或“否”)。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c(A)与c(Na+)的大小关系是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判断

(3)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HA是    酸(选填“强”或“弱”)。

  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丁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mol/L

 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不能做近似计算,回答准确值,结果不一定要化简)。  c(Na+)-c(A-)=    mol/L

答案.

试题详情

7.[江苏省口岸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10分)空气中的SO2含量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可用g/cm3表示)都是重要的空气质量指标。在工业生产上规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不得超过0.02mg/L。

⑴为测定某地方的空气中SO2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应用上述装置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除测定气体流速(单位:cm3/min)外,还需要测定                        

⑵乙同学拟用下列简易装置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准确    移取50mL5×10-4mol/L的标准碘水溶液,注入右图所示广口瓶中,加2-3滴淀粉指示剂,此时溶液呈蓝色。在指定的测定地点抽气,每次抽气100mL,直到溶液的蓝色全部褪尽为止,记录抽气次数(n)。

①假设乙同学的测量是准确的,乙同学抽气的次数至少为     次,方可说明该地空气中的SO2含量符合排放标准。

②如果乙同学用该方法测量空气中SO2的含量时,所测得的数值比实际含量低,请你对其可能的原因(假设溶液配制、称量或量取及各种读数均无错误)提出合理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③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需要抽气的次数太多,操作麻烦。与乙讨论后,决定将抽气次数降到100次以下,请你设计合理的改进方案:          

                                 

⑶改变合适的吸收液,乙同学使用的装置还可以测定新装修的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浓度,吸收剂最好选用     (选填:①浓硫酸、②银氨溶液、③新制的氢氧化铜、④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每空2分,共10分)⑴溶液蓝色恰好褪去所需的时间,吸收前后颗粒吸附剂、棉花、盛放容器的总质量

⑵①800  ②抽气速度过快,或装置气密性较差

③将50mL5×10-4mol/L的碘溶液的体积减小为5mL,并将广口瓶改为试管

⑶④ 

试题详情

6.[江苏省口岸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K+、Fe3+、NH4+、Cu2+、SO42-、SO32-、CO32-、Cl-、Br- 这几种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①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7。②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橙色,用分液漏斗分液。④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Ba(NO3)2和H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⑤在滤液中加入AgNO3和HNO3的混合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关于原溶液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3+、Cu2+、NH4+、SO42-、CO32-

B.肯定存在的离子是Na+、K+、SO32-、Br- 、Cl-

C.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D.若步骤④改用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则对溶液中离子的判断无影响。

试题详情

5.[江苏省姜堰市姜淮培训中心2009届高三化学周练九](10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右图分别是温度计、量筒、滴定管的一部分,

其中A仪器的名称为      

B的正确读数为        

(2)实验室很难配制准确浓度的NaOH溶液,需要

用基准物质来标定,邻苯二甲酸氢钾(   ,,相对分子质量为204.0)是常用的基准物质。某学生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测定未知NaOH溶液的浓度。在本实验中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约为9.1。

①该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先在两边托盘上放等质量的纸片,取少量邻苯二甲酸氢钾置于左盘,只用游码(单位:g)调整平衡时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所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为     g。

②将称好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置于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再加入1~2滴   指示剂,当观察到                   现象时,可停止滴定,记录数据。

③该学生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取固体质量均相同,达到滴定终点时记录所用未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下表:

实验编号
NaOH溶液的体积(mL)
1
22.52
2
22.49
3
22.50

则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为:            (用数据表示,不需计算)

④以下操作会造成NaOH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填序号)

A.未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碱式滴定管  

B.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读数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未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洗锥形瓶

答案..(10分)(1)量筒  22.80   (2分) 

(2)①,0.6(1分)酚酞(1分)②  无色溶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分)

③c(NaOH)=   (2分)  

④B(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