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江苏常州市安家中学09届高三化学试卷]将等质量的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 )
A.2mol•L-1的H2SO4溶液 B.18mol•L-1的H2SO4溶液
C.6mol•L-1的KOH溶液 D.3mol•L-1的HNO3溶液
11\[常州国际学校09届高三化学综合测试 ].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组合中,正确的是:[D ]
|
纯净物 |
混合物 |
强电解质 |
弱电解质 |
非电解质 |
A |
盐酸 |
水煤气 |
硫酸 |
醋酸 |
HD |
B |
冰醋酸 |
福尔马林 |
苛性钾 |
碘化氢 |
乙醇 |
C |
火碱 |
蔗糖溶液 |
氯化钠 |
氨水 |
三氧化硫 |
D |
胆矾 |
石灰水 |
硫酸钡 |
HNO2 |
NH3 |
9.[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11月模拟试卷. ]下列有关物质类别判别的依据中,正确的是[C]
A.原子晶体:晶体的熔点是否很高 B.电解质:水溶液是否导电
C.离子化合物:是否含有离子键 D.酸性氧化物:能否与碱反应
8.[苏州中学2008-2009届第一次月考 ]下列与胶体性质或用途无关的事实是[D ]
①MgCl2能用于止血; ②硅胶能用作吸附剂; ③明矾用于净水; ④在陶瓷、聚合物等材料中加入固态胶体粒子; ⑤药皂里加苯酚能消毒; ⑥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⑦KMnO4溶液通电时阴极区溶液颜色变浅,阳极区溶液颜色加深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④⑤⑥ D.⑤⑥⑦
7.[2009届江苏省苏中四市二区联考高三化学试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二氧化硅是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B.二氧化硫在接触室被氧化成三氧化硫,再在吸收塔内用水吸收制成浓硫酸
C.为检验酸性溶液中的Cl-和SO42-,先加BaCl2溶液,滤去沉淀后再加AgNO3溶液
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6.[江苏徐州六县一区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联考试卷]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脚印”等焰火让全世界为之欢呼、倾倒,这主要是利用了化学中“焰色反应”的有关知识。
B.神七宇航员所穿航天服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做成,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三鹿毒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是一种“伪蛋白”,其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其化学式为C3H6N6。
D.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质”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等人。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形成的不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效应。
5.[江苏徐州六县一区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联考试卷]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常温常压下,16g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1/3NA
B.标准状况下,2.24L三氧化硫所含的分子数为0.1NA
C.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了NA个电子,则阴极析出32 g铜
D.1 mol FeCl3跟水完全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其中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A
4. [江苏省兴化市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 ]下列关于某些物质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CD]
A.利用Ba(OH)2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B.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KCl和Na2SO4三种物质
C.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D.通过向瓶中加入适量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证明一瓶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
3.[江苏省射阳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A]
A.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
B.胶体:物质的微粒直径是否在1 nm-100 nm之间
C.共价化合物:组成物质的元素是否全部是非金属元素 D.化学变化:是否有热效应、颜色变化、气体或沉淀生成等四种实验现象
2.[江苏省射阳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在大试管内依次加入20 mL蒸馏水、10 mL无水酒精、7 g硫酸铵晶体,充分振荡后静 置片刻,形成液体分层、部分固体沉淀的现象; 再用激光笔测试, 仅上层液体出现右图 所示现象。依据上述描述,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硫酸铵的溶解过程属于熵增的过程
B.上层可能是硫酸铵在乙醇中形成的胶体
C.该温度下,硫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D.再向该试管内滴入甲基橙试剂振荡后静置,上层液体显无色,下层液体出现红色
1.[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Ⅱ考试 ]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