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1739  361747  361753  361757  361763  361765  361769  361775  361777  361783  361789  361793  361795  361799  361805  361807  361813  361817  361819  361823  361825  361829  361831  361833  361834  361835  361837  361838  361839  361841  361843  361847  361849  361853  361855  361859  361865  361867  361873  361877  361879  361883  361889  361895  361897  361903  361907  361909  361915  361919  361925  361933  447090 

2.(2007年西城理综)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Z的强         B.原子半径:W>Z>Y>X

   C.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较Z的强  D.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的熔、沸点最高

试题详情

1.(2008·上海)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B]

   A.CO2的电子式              B.Cl的结构示意图 

C.乙烯的结构简式  C2H4            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17 37Cl

X
Y
 
 
Z
W

试题详情

6、(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联考)(6分)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N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体系中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  

  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a、b、c、d四个点

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   

(2)前10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v(NO2) =    mol/(L·min);反应进行至25min

  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3)若要达到与最后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min

 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升高温度   D.加入一定量的N2O4

试题详情

4.(浙江淳安县08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X(g)+bY(g) cZ(g)+dW(g),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

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当再次达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1.8倍.下

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c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a+bc+d

C.z的体积分数增加           D.X的转化率下降

5(浙江淳安县08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气态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符合下图,试用“>”或“<”填(1)-(3)题.

(1)、温度T1  ▲  T2

(2)、压强p1  ▲  p2

(3)、m+n  ▲  p+q

(4)、正反应为   ▲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Da’an(1)>  (2)<  (3) >   (4)吸热  (每空2分)

试题详情

3.(温州市高三第二次“八校联考”)在某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CO和0.2 mol的H2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CO(g) +H2O (g)   CO2(g) + H2(g);ΔH= a kJ/mol(a>0)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c(CO2)= 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2 a kJ

   B.平衡时H2O 的转化率为40%

   C.若升高温度,v(正)加快,v(逆)减慢,平衡正向移动

D.若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1 L,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试题详情

2.(2008年杭州学军中学高考模拟测试5月)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如图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C.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且T2>T1

D.b点时,平衡体系中A、B原子数之比接近1∶3

 

试题详情

1.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 ( g )+O2( g) 2SO3(g ) ;△H < O 。下列各图表示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 .图Ⅰ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B .图Ⅱ表示t0时刻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形响 C .图Ⅱ表示t0时刻通人氦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图Ⅲ表示与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形响

试题详情

2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I-、Cl-、Fe3+、SO32-,向该溶液中加溴水,溶液无色。因此可知原溶液中:

 A、肯定不含I-    B、肯定不含Cl-    C、肯定含Fe3+    D、肯定不含有SO32-

试题详情

22、某化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液中含有游离的氯。要除去游离氯并中和其酸性,正确方案是

 A、先加适量的Na2SO3,再加适量的NaOH;  B、先加适量的NaOH;再加适量的Na2SO3

 C、先加过量的Na2SO3,再加适量的NaOH;  D、先加过量的NaOH,再加适量的HCl;

试题详情

21、下列现象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

 A、牛油与NaOH溶液共煮,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食盐,会有固体析出;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有三角洲形成。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