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1966  361974  361980  361984  361990  361992  361996  362002  362004  362010  362016  362020  362022  362026  362032  362034  362040  362044  362046  362050  362052  362056  362058  362060  362061  362062  362064  362065  362066  362068  362070  362074  362076  362080  362082  362086  362092  362094  362100  362104  362106  362110  362116  362122  362124  362130  362134  362136  362142  362146  362152  362160  447090 

  本节课是函数单调性的第一课时,主要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归纳、总结,师生互相讨论交流,最终形成严格的数学概念。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对范例进行恰当变形,并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更好地完成了新课标对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重要求,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试题详情

在函数单调性这节课中,对于函数的单调性,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困难:

(1)“图象是上升的,函数是单调递增的;图象是下降的,函数是单调递减的”仅就图象角度直观描述函数单调性的特征学生并不感到困难。困难在于,把具体的、直观形象的函数单调性的特征抽象出来,用数学的符号语言描述。即把某区间上“随着的增大,也增大”(单调增)这一特征用该区间上“任意的,有”(单调增)进行刻画.其中最难理解的是为什么要在区间上“任意”取两个大小不等的

(2)利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过程中,对学生在代数方面严格推理能力的要求对高一的学生同样比较困难。针对这两方面学生存在的困难,在教学中我所采用的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直观教学和反例的恰当应用,较好的解决了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困惑。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单调性定义还需要注意以下易错点和疑点:

(1)单调性是函数的一个区间上的性质,函数在不同的区间上可以有不同的单调性。在此需特别注意单调区间一般不能合并,在一般情况下,(端点处也满足单调性时)单调区间端点取舍对单调性没有影响。

(2)单调性相对于函数定义域可以是一个局部性质,

(3)定义中的取值必须是区间上任意的,不可由特殊的取值来代替。

试题详情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现有知识基础、认知能力以及所任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重视单调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强调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的落实;突出逻辑思维能力、类比化归、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

试题详情

函数的单调性是学生在掌握了函数概念等基础知识后,学习函数的第一个性质,主要刻画了函数在某区间上图象的变化趋势(上升或下降),为进一步学习函数其它性质提供了方法依据,如在研究函数的值域、定义域、最大值、最小值等性质中有重要应用。同时它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三角函数性质的基础。而且在解决解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数列的性质等数学问题时也有重要的应用。所以函数的单调性在高中数学中具有核心知识地位和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试题详情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同侧同号    证明过程(图像)   例1:

判断方法

试题详情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问题:营养学家指出,成人的日常饮食应该摄入至少0.075kg碳水化合物,0.06kg蛋白质,0.06kg脂肪。已知1kg食物A含有0.15kg碳水化合物,0.06kg蛋白质,0.12kg脂肪;已知1kg食物B含有0.15kg碳水化合物,0.12kg蛋白质,0.06kg脂肪。设x,y分别为每天需要食物A,B的数量(单位:千克),请列出满足营养学家日常饮食要求的数学关系式。
学生列出满足要求的数学关系式。
教师结合学生列出的关系式给出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1.介绍开半平面和闭半平面的定义。
2.引导1:二元一次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是一条直线,那么二元一次不等式在直角坐标平面上表示什么区域?
 引导2:直线将平面分成两部分,这与两个二元一次不等式有什么关联?
 引导3: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
3. 选择直线,在平面上选择一点,观察其在每一侧区域运动时,的正负符号。
4.证明:在直线的同一侧任取一点的坐标使式子的值具有相同的符号。
教师给出相关的一些定义后,引导学生研究二元一次不等式在直角坐标平面上表示的平面区域。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同侧同号”。
 
 
学生给出验证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验证猜想。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联系、转化的方法将点与直线上的点联系起来,学生讨论得到证明方法,完成对于猜想的逻辑证明。
 
画平
面区
域的
方法
 
画平面区域的方法
方法一: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
方法二:看A:右同左异;
看B:上同下异。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同侧同号”的结论和证明过程总结得出画平面区域的方法。
学生得出并完善方法。
 
 
 
 
 
 
 
 




例1:画出下面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1) 2x- y- 3>0; (2) 3x+ 2y- 6≤0.
例2:画出引例中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例3:写出表示下面平面区域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包括三角形的三条边)

例1学生板书画出不等式的平面区域,并讲解画出的过程和判断区域的方法。
教师强调边界线虚实线的划法。
例2教师点拨学生在作出每个区域后找出它们的交集。
学生作图,教师展示其中较好的作图。
例3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2)数形结合的方法;
(3)猜想,验证,逻辑证明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师生共同回顾与总结所学的知识与方法。




作业:
1.P89页第3题;
2.研究P88页探索与研究。
教师批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试题详情

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讨学习知识

试题详情

本节课采用探究教学法,通过“猜想,验证,证明”来探究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并通过讲练结合巩固所学的知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试题详情

重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难点:寻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试题详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索方法与精神;

(2)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