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2464  362472  362478  362482  362488  362490  362494  362500  362502  362508  362514  362518  362520  362524  362530  362532  362538  362542  362544  362548  362550  362554  362556  362558  362559  362560  362562  362563  362564  362566  362568  362572  362574  362578  362580  362584  362590  362592  362598  362602  362604  362608  362614  362620  362622  362628  362632  362634  362640  362644  362650  362658  447090 

兰渝铁路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干线,是继青藏铁路后西部地区的又一条国土开发性主干线。读兰渝铁路示意图,回答17-19题。

17.关于兰渝铁路沿线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跨越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跨越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C.年降水量小于800mm,植被以森林为主   D.跨越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

18.以下关于建设兰渝铁路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使铁路网的布局更加优化

B.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C.缓解陇海、宝成等铁路线的运输压力

D.重庆将成为川黔、湘黔、兰渝等铁路线的交会点

19.关于宝鸡所在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省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B.典型民居是四合院

C.境内由北向南依次为中温带、暖温带   D.煤炭资源居全国首位

试题详情

   下图是巴西不同农场规模农户数累加百分率与所占全国农地面积的累加百分率图,其中横坐标是将各农户按农场规模由小到大依序排列而成的,图中数字代表农场规模。回答15-16题。

15.大部分农户的农场规模为(   )

   A.小于1公顷             

B.1-100公顷

C.100-1 000公顷           

D.大于1 000公顷

16.农场规模1 000公顷以上的大地主农户数所占百分率

及其所占农地面积的百分率分别是(   )

   A.99%和56%     B.1%和44%

C.1%和56%      D.99%和44%

试题详情

读我国某地区主要农作物不同层次生产潜力递减柱状图(单位:千克/公顷),回答13-14题。

13.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14.该地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可能是(   )

   A.春小麦      B.冬小麦      C.大豆       D.玉米

试题详情

黄河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小水含大沙”、“水大灾”。每年八亿吨泥沙淤积,造成下游河床淤积、萎缩加剧,过洪能力急剧下降,洪水威胁依然严重。据此回答11-12题。

11.读1976-1999年利津水文站黄河来水来沙特征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黄河的年输沙总量和年径流总量的年际变化大,呈递减趋势

②黄河的年输沙总量和年径流总量成正相关关系

③1997年黄河的年输沙总量达到最小值的原因是当年黄河流域无降水

④黄河的年汛期径流量制约着年输沙总量的大小

⑤黄河的年径流总量最大值和年输沙总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

12.读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与入海泥沙量和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的变化关系预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一定时,新增湿地面积和年均入海泥沙量成负相关关系

B.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3 m和年均入海泥沙量为5亿-6亿吨时,年均湿地面积增加5-10 km2

C.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4 m时,若增加湿地面积20 km2需入至少海泥沙量6亿吨

D.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5 m时,年均入海泥沙量

为5亿吨是湿地面积增加的临界点

试题详情

读京杭运河地形剖面图,完成9-10题。

9. 图中甲、乙、丙、丁为黄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我国已利用该河道实施大规模调水工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

B.该工程不需动力调水,可以自流完成

C.该工程可调水量较为丰富,但水质较差

D.该工程实施过程中地形复杂,工程量很大

试题详情

读图,完成6-8题。

6. 该区域地貌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7. 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

   A.拦沙蓄水     B.发电灌溉    

C.防洪抗旱     D.调节气候

8. 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

正确的是(   )

   A.甲-平整土地,建立基本农田      B.乙-封坡育林育草,含蓄径流

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

试题详情

   下列四地处于我国几个主要地形区:①塔里木盆地、②秦岭、③珠江三角洲、④长江中下游平原,按图回答3-5题。

3. 四地所示位置对应的地形区名称正确的是(   )

   A.a-①  b-③  c-④  d-②      B.a-①  b-④  c-②  d-③

C.a-③  b-④  c-②  d-①      D.a-②  b-③  c-①  d-④

4. 关于四地所处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所处地形区内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B.b地所处地形区为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C.c地所处地形区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D.d地所处地形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春旱

5. 关于各区域国土整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应实行基塘农业生产模式       B.b地应整治荒漠化问题

C.c地应种植果林等经济林         D.d地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试题详情

   读我国某地区土壤各成分组成图,回答1-2题。

1. 下列各地区中,最有可能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

   A.华北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青藏高原

2. 假如这是华北平原,则此时可能为(   )

   A.3、4月      B.5、6月      C.7、8月      D.11、12月

试题详情

33.(17分)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初,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家蒋方震(国民党陆军上将)在谈到中国能否打过日本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有地大与人众的两个优越条件,不战则已,战即不能不动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矣。”

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国民党陆军上将,蒋介石的亲信之一)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的时候,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因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的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国军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在抗战第一时期,国军……消耗敌人战力,保存我军主动,借以空间换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提早阻止敌人前进,乃建立长期抗战的目的。”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材料二   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二百余位,其中有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 

--摘自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周年》

回答:

(1)指出蒋方震和陈诚在抗战的基本策略上有何相同之处?其共同的依据是什么? (2分)

(2)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蒋方震提出的抗战“要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是否可能实现?为什么? (4分)

(3)蒋方震和陈诚的主张有合理之处,但均未找到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结合材料分析:他们认为取得抗战胜利的途径各是什么?其共同的缺陷是什么? (3分)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的抗战。(8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