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2632  362640  362646  362650  362656  362658  362662  362668  362670  362676  362682  362686  362688  362692  362698  362700  362706  362710  362712  362716  362718  362722  362724  362726  362727  362728  362730  362731  362732  362734  362736  362740  362742  362746  362748  362752  362758  362760  362766  362770  362772  362776  362782  362788  362790  362796  362800  362802  362808  362812  362818  362826  447090 

5.以下六句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现王安石才干及其影响的一组是(   )

①擢进士上策,授淮南判官

②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

③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

④朝廷每欲舁于美官,唯患其不就也

⑤及赴是职,闻者莫不喜悦

⑥安石皆以祖母年高辞

A.③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⑤⑥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效法那些(治国的)基本原则,我来一番政治改革,就不至于使天下百姓惊恐不安

B.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行事果断自信,慷慨激昂常有矫世变俗的志向

C.荐其恬退,乞不次进用--(向仁宗)介绍了他恬淡退让(的行为),请求(对王安石)破格进用

D.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欧阳修认为他必须用公家的俸禄来供养,(于是)再次向朝廷推荐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括号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每欲舁(安石)于美官       B.及(安石)赴是职,闻者莫不喜悦

C.召(安石)为群牧判官,改度支判官   D.(欧阳修)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

试题详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文彦博为相        欧阳修荐为谏官

B.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    唯患其不就也

C.倾骇天下之耳目     患在治财无道耳

D.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取天下之财以供天 下之费

试题详情

官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其大要 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败,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 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以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 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舁于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赴是职,闻者莫不喜悦。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好读书,善属文     B.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

C.风俗日以衰败       D.患在不知法度

试题详情

4.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黄杨的“知命”规劝世人要逆来顺受,安守困境。

B.以黄杨的“知命”为奉劝世人要矢志奋斗,战胜逆境,必有出头之日。

C.以黄杨的“知命”劝喻世人当知“艰苦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奋发有为,摆脱困厄以求成功。

D.以黄杨的“知命”,为封建时代穷苦知识分子编织一个在困境里创造虚假繁荣来自我安慰的玫瑰色的梦。

试题详情

3.文中“茂叔”、“笠翁”与下列篇目作者相同的一项是(   )

A.《陋室铭》《采草药》    B.《爱莲说》《芙蕖》

C.《爱莲说》《雁荡山》    D.《陋室铭》《活板》

试题详情

2.比较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岁长一寸是已       ②已见天地之私

③又复从而刻之       ④孰知之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试题详情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溢分毫  溢:增益,超出

B.其义何居  居(jī):语助词

C.又复从而刻之  刻:苛刻、刻薄

D.反似德之者  德:感恩

试题详情

4.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

A.古时优秀的将领,能够调动兵力对付敌人,又能根据敌军的部署决定对付他们的办法,因此撤退或进攻的策略就可以决断了。

B.古时优秀的将领,能够调动兵力对付敌人,又能根据敌军的部署决定对付他们的办法,因此兵力去留的部署就可以决断了。

C.古时优秀的将领,能在战前以兵力试探敌军的虚实,又能利用敌人的进攻发现自己的兵力配备是否得当,因此兵力去留的部署就可以决断了。

D.古时优秀的将领,能在战前以兵力试探敌军的虚实,又能利用敌人的进攻发现自己的兵力配备是否得当,因此撤退或进攻的策略就可以决断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