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2638  362646  362652  362656  362662  362664  362668  362674  362676  362682  362688  362692  362694  362698  362704  362706  362712  362716  362718  362722  362724  362728  362730  362732  362733  362734  362736  362737  362738  362740  362742  362746  362748  362752  362754  362758  362764  362766  362772  362776  362778  362782  362788  362794  362796  362802  362806  362808  362814  362818  362824  362832  447090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

B.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减弱

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试题详情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C.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

D.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

试题详情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BD

A.氨气通入醋酸溶液       CH3COOH+NH3 == CH3COONH4

B.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     H++OH- == H2O

C.碳酸钡溶于醋酸     BaCO3+2H+ == Ba2++H2O+CO2

D.金属钠跟水反应     2Na+2H2O == 2Na++2OH-+H2

试题详情

2.下列各组在溶液中的反应,不管反应物量的多少,都只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的是B

A.FeBr2与Cl2                 B.Ba(OH)2与H2SO4       

C.HCl与Na2CO3             D.Ca(HCO3)2与NaOH

试题详情

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

C.胶体微粒做不停的无秩序运动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试题详情

9、常见毛病,多多注意

  (1)以述代评

   某些同学或由于练习写作太少,或因为概括功力不够,常常出现“以述代评”现象。

   应知:述只是手段,评才是目的;述是为了评,要评就得述;述的语言应该高度概括,分析评论的语言要尽可能翔实。可以边述边析边评。

   (2)以感代评

   有的同学没弄清文学赏析类文章与读后感的区别,把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写成了读后感。

应知: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本身进行客观的评析,读后感是对文章(不限于文学作品)发出的感想,二者不可混淆。

  (3)评语空洞。不能只顾胡乱的贴标签,要注重叙析评的有机结合,观点下面要有切实的分析论证。

  (4)观点含混。

   动笔前要疏清思路,明确观点,精心构思,打好提纲;否则有可能信马由缰,彼此混杂,不知所云,犹如乱麻。

  (5)褒贬失当。评析得从文本实际出发,不能仅凭个人好恶,任意拔高或贬低。 

试题详情

8、内容形式,互相联系

   《湖南省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补充说明》中21题题型示例为: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5 分)

   ① 试析《报秋》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② 《报秋》的艺术手法赏析。 

   ③ 谈谈《报秋》的构思技巧。 

   显然,考生选择① 题,必须联系主题思想及其表现两方面赏析;选择②题或③题,或侧重于艺术手法赏析, 或侧重于构思技巧鉴赏,但是,写作时也不能脱离文章思想内容。因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反过来内容也需要依靠形式来表现。所以,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时,万不可弃思想内容而不顾,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也可以适当提及表现手法。当然,它们的侧重点是各不相同的。

试题详情

6、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也应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与做一个简答题有别,因此要安排一个完整的结构,比如,文章宜有简明的开头段,稍加展开的中心段,有时还可以加上归纳全文的结尾段。

   对作品的评价最好在开头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证明,形成总分结构。如果有必要加上总结性文字以收束上文,那就形成总分总结构,但不可勉强,以免画蛇添足。例如:

   他者的视角--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文章通过对女佣、客人等人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从“他者”的角度,逐层深入地表现了贝多芬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伟大的人格精神。(一段:提出全文观点,总写。)

   本文开头,女佣“捏弄着围裙”的动作、“为难”的神情、“他不肯接见你”的话语,写出了她对贝多芬的畏惧,表现了贝多芬失聪后孤傲的性格.接着,女佣对贝多芬生活情况的介绍,写出了她对贝多芬的同情,既表现了贝多芬对物质生活的随意,对流俗的不屑与反叛,也表现了贝多芬挚爱音乐、顽强不屈的精神。同时,文章通过女佣的语言,还写出了“别人”的“打扰”、“侄子”的“麻烦”等,说明了使贝多芬宁可做一头置身“兽穴”的“老狮”的原因。这一层面的侧面描写展示了贝多芬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孤傲的性格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文章对客人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是对贝多芬形象更深入的刻画,使读者对贝多芬的了解和认识大大推进了一层。客人“怜惜”“敬畏”的神情,表现了贝多芬虽遭厄运,依旧凛然的“巨人”气概。客人的字条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这个字条,改变了贝多芬的态度,也向读者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还有许多人关注着贝多芬,理解和尊敬贝多芬。“真实的好灵魂”是对贝多芬作为“巨人”形象的高度准确的概括。他外表“笨拙”,他性格孤傲,但他有着“真实的好灵魂”。现实的厄运、别人的嘲弄可以给巨人以沉重的打击,但决不可能打败他。而客人专注地“做笔记”、被贝多芬的叙述“感染”,则是对贝多芬“真实的好灵魂”的一种诠释。(第二段与第三段,从两方面分写。)

   不同的人看待贝多芬的视角不一样,对他的了解程度不一样,对他的态度也不一样。文章正是通过这些侧面描写,写出各种人物对贝多芬或嘲弄,或烦扰,或同情,或理解的不同态度,逐步表现贝多芬“真实的好灵魂”,刻画出命运坎坷、意志坚韧、精神伟大的巨人形象。(第四段:总括全文。)

全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