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2833  362841  362847  362851  362857  362859  362863  362869  362871  362877  362883  362887  362889  362893  362899  362901  362907  362911  362913  362917  362919  362923  362925  362927  362928  362929  362931  362932  362933  362935  362937  362941  362943  362947  362949  362953  362959  362961  362967  362971  362973  362977  362983  362989  362991  362997  363001  363003  363009  363013  363019  363027  447090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2)在诱导公式的探求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试题详情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由几何直观探讨数量关系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和运用,培养化归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详情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

试题详情

(六)作业布置:

1.思考题

给定一个角,终边与角的终边关于直线对称的角与角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否证明?

2.27页练习2、3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检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题的设置为了下节课学习公式五、六做预习准备的.教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数学学习,这是本节内容的一个提高与拓展.

试题详情

(五)课堂小结

问题9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吗?主要提示从以下三方面  (由学生完成)

1.四组诱导公式及公式的记忆方法

2.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步骤:

 

上述过程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3.公式中的的任意性.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已有知识,发现知识规律及其结构特征,形成知识系统;深化对诱导公式内涵和实质的理解,挖掘知识形成过程中所体现归纳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形成知识网络和方法网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试题详情

(四)巩固应用结论

例1 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师生活动:学生板书,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1);(2);(3);(4)

分析:先将不是0-范围内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0-范围内的角的三角函数(利用诱导公式一)或先将负角转化为正角然后再用诱导公式化到-范围内角的三角函数的值.

解:(1)

(2)

(3)

(4)

=

问题8:用诱导公式可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其一般步骤是什么?(学生大胆说,互相讨论)

①化负角的三角函数为正角的三角函数;

②化大于的正角的三角函数为0-内的三角函数;

③化0-内的三角函数为锐角的三角函数.

变式:已知是第三象限的角且,求(学生口答)

[设计意图]在得到诱导公式后,在此让学生独立去实践解决问题,,一般情况下,1、2小题都能很快解决,只是到了第3、4小题时,条件变化稍复杂一些,同学们就会出现思维障碍,需及时引导他们去进行角的转化,在实践中体会诱导公式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使任意一个角都转化为他们所熟知的锐角,体会从未知到已知的化归思想,从而为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步骤埋下伏笔.变式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中角的任意性而设立.

例2  化简

(学生板书)

解:

所以原式=

变式:已知,求的值.

[设计意图]在例题的选取与设计上,主要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推进”的想法,例1体现在求值上,例2主要体现在化简上,使学生明白公示的应用所在.变式需要利用诱导公式进行一下变形再求值,对于初学者有点难度,需要教师从旁指导.练习是递进,体现化归思想、整体思想、使学生思维得到锻炼,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初步掌握知识应用的目的.

试题详情

(三)总结概括新结论

师生活动:为了更好的使学生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记忆牢靠,师生共同大声朗读这四组公式.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公式一:

公式二:

公式三:

公式四:

说明:公式中的指使公式两边有意义的任意一个角.

问题7: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公式一、二、三、四吗?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记忆公式,通过幻灯片展示,猜想验证,如果把角看成锐角,分别位于第一、二、三、四象限,由课前提问各象限内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学生可以试着叙述.

师生活动:总结概括公式一、二、三、四:

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公式特点:“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设计意图]逐步理解十字口诀含义,并且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试题详情

(二)探索开发新结论

教师引导: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首先看,如果我们知道一个任意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关系,问题就解决了.

探究一:任意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问题3:

与 (+)角的终边关系如何?(互为反向延长线或关于原点对称)

②设与(+)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1,P2,则点P1与P2位置关系如何?(关于原点对称)

③设点P1(xy),那么点P2的坐标怎样表示?(P2(-x,-y))

④sin与sin(+),cos与cos(+),tan与tan(+)的关系如何?

经过探索,归纳成公式

           ------公式 二

.

[设计意图]公式二的三个式子中,是第一个解决的问题,由于方法及思路都是未知的,所以采取教师引导,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办法.通过脚手架式的层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推导诱导公式二,让学生体验证明猜想的乐趣,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试图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给学生传递“由宏观到微观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后两个均由学生类比讨论完成.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交流.

问题4:公式中的角仅是锐角吗?

[设计意图]课前提问的问题是以引入的,之后的讨论只是用代数方法换成了一般形式的角,有些同学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好,就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可以使学生记忆更深刻.

师生活动:演示几何画板课件,首先作出第一象限的任意角,之后得到相应的三角函数值,拖动其终边上任意点,再让学生观察每一象限内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和它们之间存在的对称关系,从而验证了猜想,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这个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发现变化规律,从而总结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类比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再来解决后面的两个问题.观察,由公式一知的终边与的终边相同,所以我们必须知道一个任意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探究二:任意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问题5:

与(-)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关于x轴对称)

②设与(-)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1,P2点P1与P2位置关系如何(关于x轴对称) 

③设点P1(xy),则点P'的坐标怎样表示?[P2(x,-y)]

④sin与sin(-),cos与cos(-) ,tan与tan(-)关系如何?

经过探索,归纳成公式

   -------------公式 三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由角的终边点的对称性得到公式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探究和体验的欲望,让他们既动脑又动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与形的关系,尝试自主探究的乐趣.

教师引导:那,我们须知与()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同学们继续发挥聪明才智解决它吧!

探究三:与()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问题6:

与()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关于y轴对称)

②设与()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1,P2点P1与P2位置关系如何?(关于y轴对称) 

③设点P1(xy),则点P'的坐标怎样表示?[P2(-xy)]

④sin与sin(),cos与cos() ,tan与tan()关系如何?

经过探索,归纳成公式

 ------公式 四

[设计意图]与探究二的教法相同,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推导公式,教师巡视,及时反馈、矫正、讲评.采用合作学习有助于观察的多种方式的呈现,通过学生多角度的观察所得到结论的交流,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和发现规律(公式)的喜悦,激发学生更积极地去寻找规律、认识规律.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只要做个有心人,发现规律并非难事.

试题详情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口述的同时,教师加以引导并用幻灯片展示.

问题1:

(1)各象限内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是什么?(只讨论正弦、余弦、正切)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3)公式一的内容与作用是什么?

问题2:已知如何求的值.

教师引导:能否再把0°-36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化为我们熟悉的

0°-9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这样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特别是各象限三角函数的符号,对于诱导公式记忆起关键作用.提出的新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激起学生们的兴趣.

试题详情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各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和公式一,这些内容是学生理解、归纳公式二至公式四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充分注意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多进行归纳与概括.另外,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容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