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9·巢湖模拟)将镁片、铝片平行插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该装置在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镁比铝活泼,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铝是电池的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C.该装置的内、外电路中,均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D.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可不必处理
解析:对NaOH溶液而言Al比Mg活泼,故Al为负极,Mg为正极,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2H2O,故A、B两项均不正确;内电路是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C项不正确;Al表面氧化膜不必另外处理,溶液中NaOH即可使其溶解,故D项正确。
答案:D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金属
B.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被还原
C.实验室欲快速制取氢气,可利用粗锌与稀H2SO4反应
D.原电池可以把物质内部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电能
答案:C
16.有两列简谐横波a、b在同一媒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2.5 m/s.在t=0时两列波的波峰正好在x=2.5 m处重合,如图18所示.
图18
(1)求两列波的周期Ta和Tb.
(2)求t=0时两列波的波峰重合处的所有位置.
(3)辨析题:分析并判断在t=0时是否存在两列波的波谷重合处
某同学分析如下:既然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存在重合处,那么波谷与波谷重合处也一定存在.只要找到这两列波
半波长的最小公倍数,……,即可得到波谷与波谷重合处的所有位置.
你认为该同学的分析正确吗?若正确,求出这些点的位置.若不正确,指出错误处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a=2.5 m、λb=4.0 m,因此它们的周期分别为
Ta== s=1 s
Tb== s=1.6 s.
(2)两列波波长的最小公倍数为
s=20 m
t=0时,两列波的波峰重合处的所有位置为x=(2.5±20k)m(k=0,1,2,3,…).
(3)该同学的分析不正确.
要找两列波的波谷与波谷重合处,必须从波峰重合处出发,找到这两列波半波长的整数倍恰好相等的位置.设距离x=2.5 m为L处两列波的波谷与波谷相遇,并设
L=(2m-1),L=(2n-1),式中m、n均为正整数
只要找到相应的m、n即可
将λa=2.5 m,λb=4.0 m代入并整理,得
===
由于上式中m、n在整数范围内无解,所以不存在波谷与波谷重合处.
答案:(1)1 s 1.6 s (2)2.5±20k(k=0,1,2,3,…) (3)该同学的分析不正确
15.一列简谐波沿直线传播,A、B、C是直线上的三点,如图17所示,某时刻波传到B点,A刚好位于波谷,已知波长大于3 m小于5 m,AB=5 m,周期T=0.1 s,振幅A=5 cm,再经过0.5 s,C第一次到达波谷,则A、C相距多远?到此时为止,A点运动的路程为多大?
图17
解析:(1)若AB=5 m=(n+)λ
λ= m= m
由于3 m<λ<5 m
所以n=1,λ=4 m,v==40 m/s
AC=vt+λ=24 m
若AB=5 m=(n+)λ,λ=
此时无解.
(2)A点运动路程s=×4A=1.25 m.
答案:24 m 1.25 m
14.如图13所示,在某介质中波源A、B相距d=20 m,t=0时两者开始上下振动,A只振动了半个周期,B连续振动,所形成的波传播速度v=1.0 m/s,开始阶段两波源的振动图象如图14所示.
图13
图14
__________________
图15
(1)在图15中定性画出t=14.3 s时A波所达位置一定区域内的实际波形.
(2)求时间t=16 s内从A发出的半波前进过程中所遇到的波峰个数.
解析:(1)波形图如图16所示
图16
(2)16 s内两列波相对运动过的长度为
Δl=lA+lB-d=2vt-d=12 m
A波宽度为a==v=0.2 m
B波波长为λB=vTB=2 m
可知A波经过了6个波峰.
答案:(1)略 (2)6个
图11
13.一列横波波速v=40 cm/s,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11所示,在这一时刻质点A振动的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求:
(1)这列波的频率、周期和传播方向;
(2)从这一时刻起在0.5 s内质点B运动的路程和位移;
(3)画出再经过0.75 s时的波形图.
解析:(1)从图中可得出波长λ=8 cm.这列波的频率和周期分别是f==5 Hz,T==0.2 s.A点此刻振动的速度方向向上,说明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2)质点B原来位于平衡位置,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0.5 s即2.5个周期后质点又回到平衡位置,速度方向变为竖直向上.则B点在0.5 s内的位移等于零.通过的路程为s=2.5×4×0.1 m=1 m.
(3)波形如图12中虚线所示.
图12
答案:(1)5 Hz 0.2 s 沿x轴负方向传播 (2)1 m 0 (3)略
12.(2009年湖北八校一联)(1)甲、乙两同学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甲同学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摆动稳定且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为0,单摆每次经过最低点计一次数,当数到n=60时秒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该单摆的周期是________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乙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游标卡尺的读数是________cm.
图10
(2)在做实验时,可能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偏大的有________.
A.振幅偏小
B.在未悬挂摆球之前先测定好摆长
C.摆球做圆锥摆运动
D.将摆线长和球的直径之和当成了摆长
解析:(1)单摆每一个周期通过最低点两次,所以数60次的时间为30个周期,从秒表中读数为67.2 s(或67.3 s),周期为T==2.24 s.游标卡尺主尺读数为15 mm,游标尺第12条刻度与主尺刻度对齐,L=15 mm+0.05 mm×12=15.60 mm=1.560 cm.
(2)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得g=,所以重力加速度测量值与振幅无关,A错;未悬挂摆球前测定摆长,l值偏小,g值偏小,B错误;摆球做圆锥摆运动周期变短,g值偏大,摆线长加摆球直径作为摆长,摆长偏大,g值偏大,CD正确.
答案:(1)2.24 1.560 (2)CD
11.一列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9甲所示.图甲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
图9
质点N的振幅是________m,振动周期为________s,图乙表示质点________(从质点K、L、M、N中选填)的振动图象.该波的波速为________m/s.
解析:由图甲可知,振幅为0.8 m.由图乙可知,振动周期T=4 s.由图乙可知该质点在t=0时,正由平衡位置向y轴正方向振动,故它表示质点L的振动图象.由λ=vT可得,v== m/s=0.5 m/s.
答案:0.8 4 L 0.5
10.一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波源振动周期T=0.1 s,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8所示,且此时a点向下运动.则( )
A.波速为20 m/s,波沿x轴正向传播
B.波速为20 m/s,波沿x轴负向传播
C.波速为10 m/s,波沿x轴负向传播
D.波速为10 m/s,波沿x轴正向传播
解析:由图象知波长λ=2 m,则波速v==20 m/s.根据“上坡质点向下动,下坡质点向上动”的规律,由a点向下运动得出波沿-x方向传播,B正确.
答案: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9.(2009年四川成都高三一检)如图7甲所示,同一水平直线上相距6 m的A、B两处各有一个振源,C为A、B连线的中点.在t0=0时刻,A、B两处的质点以相同的振幅同时开始做垂直于直线AB的上下振动,且都只振动了一个周期,它们的振动图象分别为图乙和图丙.若A处振源向右传播的波与B处振源向左传播的波在t1=0.3 s时刻于C点相遇,则( )
图7
A.两列波在A、B间的传播速度均为10 m/s
B.两列波的波长都是4 m
C.在两列波相遇的过程中,中点C为振动加强点
D.在t2=0.7 s时刻,B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两列波的传播速度均为v== m/s=10 m/s,A正确;由振动图象知两列波周期均为0.2 s,λ=vT=10×0.2 m=2 m,B错误;中点C与两波源的路程差为0,但两波源的起始振动方向相反,故C为振动减弱点,C错误;因A波经过0.6 s传播至B处质点,故0.7 s时B处质点的振动情况和0.1 s时A处质点的振动情况相同,0.1 s时A处质点正经地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故D正确.
答案:AD
图8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