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4355  364363  364369  364373  364379  364381  364385  364391  364393  364399  364405  364409  364411  364415  364421  364423  364429  364433  364435  364439  364441  364445  364447  364449  364450  364451  364453  364454  364455  364457  364459  364463  364465  364469  364471  364475  364481  364483  364489  364493  364495  364499  364505  364511  364513  364519  364523  364525  364531  364535  364541  364549  447090 

1.本文作者               作家。

试题详情

虽说童言无忌,但这样的大实话和大白话还是让人觉得心里不是滋味:至少隐约折射出如今小孩身处的现实环境遭到了世俗的扭曲。淮橘为枳。试想,在这种环境熏陶下成长的孩子,当她成人并能掌握一定权力时,其长期养成的惯性思维,很显然会驱使她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可怕的还不在于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会做出什么,而是在于届时他们将“当贪官”认为理所当然

 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意画出各种色彩斑斓的图画。从这个小孩身上,隐约可以看到成人世界到底在这些白纸上乱七八糟地涂抹了些什么。或许我们没想到,当我们愤世嫉俗地在家里发泄不满、倾吐语言和思想垃圾时,可能在有意无意中就污染了孩子纯真的心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人的言行对小孩来说,都是身体力行的教育和榜样。因此,我们现在该做的是要“救救家长”,注意约束言行,避免不经意间带坏孩子,混淆其是非观。

 孩子说出这样的理想,并不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而是我们成人世界出了问题。冰心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和他说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也许,孩子根本不知道这样的理想很荒谬,但在被世俗扭曲的现实环境的教育引导下,孩子仅仅说出了自己所受到的影响。在他们的世界中,并没有认为这样的理想有何不妥。从这个意义而言,最应该自省的是我们成人,我们应当反省到底让孩子中了怎样的“毒”。

 “连孩子都知道贪官有很多东西……”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但本不应该出现在小孩身上的行为和语言,确实让人像一些网民那样,会生出无限担心来。“其实很多借这个小女孩之口泄胸中怨怒,童言无忌变成了大人们眼中的微言大义,而最终把成人世界的逻辑加诸此刚上小学的女孩身上”“小孩一句天真的话,被我们成人赋予了太多意义去解读,乃至发泄情绪”,所幸,网友对此有正确的判断和解读,并表达了理解和宽容。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这样的事情隐喻了孩子所处环境的现实,我们要面对的残酷事实。也许现在我们该做的是,行动起来还孩子以童真的世界。言传不如身教,我们应当相信“其身正,不令而行”。

[诗歌鉴赏文]

南宋时,金人多次攻入扬州,破坏之惨重,令人目不忍睹。所以,南宋词人过其地时多有感怀之作。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姜白石的《扬州慢》,其中有“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这样的句子,但李好古过维扬时写的这首《江城子》,不着力渲染敌人去后的残破,而将重点放在自己保卫家国的责任上,所以其立意就先高出众人一筹。此外,词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扫沙场”(馘,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计功)的原因,归结为“欲上治安双阙远”(治安,贾谊曾作《治安策》评议的时政。双阙,指代朝廷),等于说兴亡的关键、维扬屡遭破坏的根子,都因为统治者不纳忠言。这种尖锐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同代词人中也是少见的。

  这首词在写法上注意了两个结合。一个是写景与抒情结合。词中写景的地方只有四句:“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即仅仅是沙、草、天、路。这些单调的景物,为我们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再说,作者又逐次为它们加上“平”“浅”“长”“茫茫”等修饰语,从而共同组成一幅辽远、凄迷的图画,正好象征着作者惆怅的心情。“昨夜波声”一句表面写波涛,背后却有一个在扬州的某一间屋子里听着波声久久不能入睡,想起无限往事的人儿。把这一句同“洗岸骨如霜”放在一起,夏承焘说:“两句写夜间听到波声拍岸,使人激奋而气节凛然。”(《唐宋词选注》)则景中之情就更为显著了。

  还有一个伤今与怀旧的结合。这首词目睹扬州破败景象,痛悼国家不幸,这是“今”;可是词篇中又有“几兴亡”一句,接下去还有“千古英雄成底事”,这是“旧”。有了历史旧事的陪衬,眼前的感慨变得越发深沉幽远;相反,由于当前维扬的变故,千年的兴亡也变得越发真切。同时这一句也奠定了下片的基调,暗示自己也像历史上的无数英雄一样,壮志难酬,只能“徒感慨,漫悲凉”。下半阕开头五句写自己少年时的志向。词人年轻时就有降服中行说(汉文帝时宦者,后投匈奴,成为汉朝的大患)和“馘名王,扫沙场”的雄心壮志,甚至象祖逖的样子,在中流击楫,立下报国誓言。这样,有千古、少年时、目前三个时间层次的结合,词篇抒情的背景就非常开阔,作者因国事而生的忧虑也就特别深广。

 这首词直接写到维扬的是前面五句和最末两句。前五句写见闻,结尾处点维扬,全词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中间的感慨部分则正好处在包孕高*考♂资♀源&网之中,这样能使结构紧凑,抒情集中,应该是作者精心安排之作。

[文言参考译文高*考♂资♀源&网]

李仕鲁,字宗孔,濮地人。年少时聪颖灵敏,专心好学,三年不出大门一步。听说鄱阳朱公迁得到宋代朱熹的真传,前往跟随他学习,全部学到了他的学问。太祖原来就知道仕鲁的声名,洪武年间,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司推荐仕鲁。入朝受到皇帝的接见,太祖高兴地说:“我寻找你很长时间了,为何到现在才能见到你?”任命他为黄州同知,说:  “我暂且拿民事来考考你,等你展现才能后再召见你。”一年后,治理的政绩显著。十四年,任命他为大理寺卿。皇帝自登基后,对佛绷艮爱好,下诏征寻东南戒德僧,多次在蒋山建法会,对应答问题符合皇帝心意的人就赐给他金袈裟衣,招入宫中,赐坐和他谈论佛教之事。吴印、华克勤这些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被皇帝当作耳目来监听时事,因此这批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满朝官员无人敢说,只有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为此事和皇帝争辩。汶辉上疏说:“自古有帝王以来,没有听说官员和僧人共同任官成为同事,可以相互帮助的。现在功高德少的老臣都考虑辞去俸禄和爵位,而僧人竟更加用谗言诬陷。如刘基、徐达被猜疑,李善长、周德兴被诽谤,和萧何、韩信相比,其危害疑忌相去能有多远呢?真心希望陛下任用辅佐帝王的亲信,全部选取德才兼备的俊才,那么国家太平立即就可以实现了。”帝不听从。那些依仗受到宠幸的僧人,就请求为佛门创立专职官员。于是把原先所设置的善世院改为僧录司,设置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职,都提高它们原先品级俸禄。对道教也是这样。估计僧尼道士超过几万人。仕鲁上疏说:“陛下正在创建千秋功业,凡是意图所指的方向,就应是指示给子孙万世的法规章程,为什么舍弃儒家圣人之学而崇尚异端呢?”奏章上了数十次,均不被皇帝采纳。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是从学习儒术起家的,正要推崇发扬朱氏之学,把排除佛学作为自己的职责。等到上疏的建议不被采纳,就向皇帝请求说:“陛下沉溺佛教,怪不得我的话听不进去。我把笏板归还陛下,请求允许我告老还乡,回归故里。”于是把笏板放在地上。皇帝大怒,命令武士击打他,立即毙命于台阶下。

试题详情

20、答案  针对某个问题,由网名亲自参与,共同寻找出确切答案的搜索方式。

试题详情

漫画的含义:我国儿童失学现象严重,只靠个人助学难以解决问题。

19、答案  ①因为  ②无论(从) ③还是(到) ④以及(和) ⑤既(不仅) ⑥又(而且)

试题详情

17.红松高大挺拔,直指苍穹,如擎天之柱(2分):红松在地方建设和国家建设中发挥并还将发挥积极作用(2分);强调了红松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中的作用。(2分)。

试题详情

16.(1)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第④段中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形象地写出红松的高大威严;第⑤段中用“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形象地写出了红松的古老苍劲,用“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写出红松挺拔不分叉的形态。(3分,指出修辞手法1分,能结合一处恰当分析表达作用再给2分)

(2)用了比喻的手法。如第④段中将树皮的裂纹比作“时间刻度”,形象地写出红松的苍劲古老;第⑤段中将“松针”比作“玉簪”,形象生动地写出其身姿秀美。 (3分,赋分同上)

试题详情

15.存活于寒冷地带(1分),生长缓慢(1分),我国仅伊春有其原始保留地(或“数量极少” “在我国目前已所剩无几”)(1分);浑身是宝,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有多种用途(2分,答出“多种用途”即可得2分)。

试题详情

13.(1)韩愈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2)杜甫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情若是久长时   秦观《鹊桥仙》

试题详情

②(李仕鲁)正要推崇(或“推广发扬”)朱氏学问,把排除(或“驱退”“驱除”“去除”)佛学作为自己的任务(或“责任”“职责”)。(文意通顺1分,“推明”、“辟”各1分)

③陛下沉溺佛教,怪不得听不进我的话了。(或:难怪我的进言不能被采纳了;听不进我的话就不用感到奇怪了。)(文意通顺1分,“溺”、“无惑”、“言之不入”各1分)

12、(1)上阙写景句情景交融。“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两句以“平沙”、“浅草”、空阔的“天”、“茫茫”的“路”这些单调的景物,为我们展现了维扬劫后苍茫、荒凉的画面,正好象征着作者惆怅的心情。(2分,“景”“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两句通过写夜间波涛拍岸,令人寒意顿生,表现了词人辗转难眠、忧虑国事、功业未成的悲凉之感。(2分,“景”“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2)同:两首词都有对国家昔胜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或答“抒发了‘黍离之悲’”)。(2分,意思对即可)异:李词除了与姜词一样都表达了对国家昔胜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外,还写了自己年青时的报国之志和如今报国无门的失意愤懑。(2分,加点词语答出一处给1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详情

5、B(A卷6题)  6、D(A卷5题)  7、B(A卷C项)  8、B  9、B  10、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