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韵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
(五)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措施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民众中开展民族精神的教育。
(四)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勰爱国主义的主题。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1)我国各民族地区的不同文化样式反映着各自的历史、地理等因素。中华文化具有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六)建立“学习型社会”
1.“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五)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又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文化创新必然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还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和教育方式的变革,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及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l.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点。
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