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2008,我们热切期待的阳光和欢笑,却不料被一路风暴阻隔。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它不屈的脊梁!全民一心,共同抗灾!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温暖;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竭诚相助;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当圣火遭受屈辱,我们义无返顾;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劈山开路。
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3分) “
(2)中国为什么必须“挺起不屈的脊梁”?(9分)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8分)
62、"火树烟花不夜天,四宝之乡展魅力".7月12日晚,"欢乐中国行--魅力宣城"大型晚会隆重上演,宣城人民敞开热情的臂膀,热忱欢迎海内外宾朋走进宣城,了解宣城,推介宣城作为"中国(宣城)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晚会以展示"徽文化"为主题,介绍了宣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山水风光:文房四宝中的宣纸,宣笔,徽墨产在宣城;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基地在宣城; "天下四绝"的太极洞,宁国恩龙世界木屋村等著名的旅游景区也在宣城;除此之外,还有绩溪的胡氏宗祠,旌德江村等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都在晚会中一一介绍给全国的观众.
请你就如何将古龙而深厚的宣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挥光大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6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对于这一战略思想,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4分)
(2)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回答,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8分)
60.2008年5月3日,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胡锦涛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并作了重要讲话,对北大师生提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四点殷切期望。这是因为 ( )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③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④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A.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9.齐长城西起黄河,东至黄海,建筑在泰沂山脉分水岭之上,成为山东大地的脊梁,齐鲁文化的代表。今天的齐长城已成为融黄河、泰山、大海为-体的风景线,是齐鲁大地继一山、一水、一圣人之后的第四大游览胜地。这体现了文化具有( )
①历史的传承性 ②鲜明的时代性 ③独特的区域性 ④丰富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8.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无论你走到哪里,过自己民族的节日都会让你找到自己的“根”。这是因为( )
A.民族节日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 B.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民族节日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全部内涵 D.民族节日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齐长城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四长城之一,迄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回答59题。
57.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 )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重大举措 ④文化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6.某中学历史老师考上研究生。为了完成研究课题,导师派他和其他两位研究生远涉重洋到英国进行考察。暑假他回到该中学应邀给全校师生做了一场丰富生动的异国风情报告会,并详细讲述了中国文化对英国的影响和地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商业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国的使命
D.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55.丝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创造发明之一。它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与中华文明同岁;它衣被天下,服务众生;它传播世界,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它的技术含量最高,发明创造点极多。这表明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我国古代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4.230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撰《四库全书》。此书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的中国文化基本典籍。《四库全书》的编纂证明了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