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5093  365101  365107  365111  365117  365119  365123  365129  365131  365137  365143  365147  365149  365153  365159  365161  365167  365171  365173  365177  365179  365183  365185  365187  365188  365189  365191  365192  365193  365195  365197  365201  365203  365207  365209  365213  365219  365221  365227  365231  365233  365237  365243  365249  365251  365257  365261  365263  365269  365273  365279  365287  447090 

1.教师示范诵读并穿插讲解。

①“于是余有叹焉”--“于是”承上,“叹”启下,由叙事过渡到议论。

②“古人……无不在也”--“无不在”就是“无不在心”,省“心”字,使行文简洁。全句意在颂古人博大精深,为下文立论根据。

③“夫夷以近……则至者少”--照应前洞、后洞。“而世之奇伟……在于险远”--照应上文“其见愈奇”。“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上文“则其至又加少矣”。“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从事实推出结论,为下文“尽吾志”张本。

④“有志矣……不能至也”推开一层,点出“力”,照应上文“余之力尚足以入”。

⑤“有志与力……不能至也”再推开一层,点出“物以相之”,照应上文“火尚足以明也”。

⑥“然力足以至……讥之乎”--用推理导出最重要的结论(即本文主旨),作者正意只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句话上。前有反衬,后有反问,语势节节上升。

⑦“此余之所得也”--总收一笔。

试题详情

6.指点与答疑。

①两个“盖”字的用法基本相同,但后一个的肯定意味要多一点。

②末句太长,有的选本断为两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表明“悔”的是“随以止”,“不得极夫游之乐”是“随以止”的结果。“极夫游之乐”与上文“其见愈奇”相照应。

试题详情

5.学生齐背与个别检查。

试题详情

4.学生练习背诵这一段。

(提示)要分层练习背诵。

背第一层,先板书行文顺序:前洞--后洞。再提问:后洞的特点是什么?(“窈”“寒”“深”。)洞的深处是怎样的情形?“愈深”“愈难”“愈奇”。)出洞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怠”。)

背第二层,先板书行文结构(共三大句,依次用①、②、③表示。)如下:

试题详情

3.师生共同讨论本段层次划分: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第二层(“盖余所至”至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

试题详情

2.教师领诵(要求学生一边跟教师读,一边考虑如何划分本段层次)。

试题详情

1.学生齐读,教师讲解。

①“其下平旷……所谓前洞也”--“前洞”陪衬“后洞”,一笔带过,妙。

②“由山以上五六里”--“以”的用法同“而”,一笔带过行程。“有穴窈然”--写所见,“入之甚寒”--写所感。“问其深”--写所问。这是详写后洞。

③“余与四人……而其见愈奇”--“愈深”“愈难”“愈奇”六字,大有深意,为下文议论张本。如果是一般的山水游记,“愈奇”之后必大肆渲染。

④“有怠而欲出者……俱出”--游程至此结束。

⑤“盖余所至……又加少矣”--追记洞中所见。

⑥“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追记自身,伏“悔”字。

⑦“既其出……游之乐也”--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抒发议论作铺垫。

试题详情

2.“其”的用法。

先检查练习的第二题的完成情况。这里不书题文,只写答案。

 (1)代词。那(此系远指,指褒禅埋葬之时)。

 (2)代词。这(此系近指,指慧空禅院)。

 (3)代词。它(代仆碑)。

 (4)前“其”:代词。它(代“穴”)。

后“其”:代词。那些(远指,作“好游者”定语)。

 (5)前“其”:代词。它(代后洞)。

后“其”:代词。代游客,此处须用本名,不用现代语代词。

 (6)代词。自己(代作者本人)。

 (7)代词。他们(代“古人”)。

 (8)语气助词。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补充:(1)既其出--助词,无义。

(2)视其左右--代词,自己(代作者)。

(3)谬其传--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4)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整理:教师可事先在黑板上画好图表,然后一边检查,一边将题号列入空白栏内。

试题详情

1.先全班学生齐背,然后抽查个别学生1-3名,从中发现问题要做具体指导。

试题详情

15.两辆相向而来的自行车将要相撞,两个骑车者和路边的行人同时大叫:“不好了!”但已无法躲避,他们撞在了一起。骑车人和路边的行人这时又叫:“这下好了!”

这个情景中,“不好了!”的言下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下好了!”的言下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