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5099  365107  365113  365117  365123  365125  365129  365135  365137  365143  365149  365153  365155  365159  365165  365167  365173  365177  365179  365183  365185  365189  365191  365193  365194  365195  365197  365198  365199  365201  365203  365207  365209  365213  365215  365219  365225  365227  365233  365237  365239  365243  365249  365255  365257  365263  365267  365269  365275  365279  365285  365293  447090 

11.对右侧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0.“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试题详情

9、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特色标题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

试题详情

8.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持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试题详情

7.《中国社会史》评价清前期经济时说:“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以下最能说明上述论断的现象是:

A.当时中国是东亚、东南亚贸易的中心地区 B.当时中国对西方的贸易长期出现逆差状况C.当时中国生丝、茶叶、瓷器畅销世界各地 D.当时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

试题详情

6、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5、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也有历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能说明这一时期为“悲歌”、“落日”的历史现象是:

①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②重农抑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一切对外通商贸易    ④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4、“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此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这一现象出现在商周时期    B.这一现象随着铁制农具的使用而消失

C.这一现象的消失是历史的进步  

D.这一现象的出现给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试题详情

3、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社会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最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日常生活“现代化”的是:

A.岁币      B.互市       C.瓦肆      D.柜坊

试题详情

2.“二人山下说诗(丝)文,三炮打进四川城,十月十日来相会,三人牵牛一路行。”这首诗的谜底是“徽州朝奉”。“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

  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