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分)答案要点:
(1)井田制、编户制度、租庸调制3分
(2)作用: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保障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府兵制,使国家富强起来。4分
废止原因:均田制被破坏。1分
53、(14分)答案要点:
⑴《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1分
治国思想是:以德治国、以德治民,反对暴政和刑杀;4分
⑵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遭受冷落,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派而已。2分
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2分
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独尊”地位,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
⑶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2分
目的: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1分
51、(16分)答案要点
(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6分
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4分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分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3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54、(12分)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君臣衣着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治以重罪。”
材料二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粱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
材料三 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
请回答:(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君和臣衣着存在两重性,即等级性与场合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从材料一、二、三,可得出明朝的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的什么信息?
(3)结合材料全面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明朝的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不同的现象?
52、(14分)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材料二、“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册,生者著,死者削。”
材料三、每丁年纳粟二石;输绢(或绫、絁)二丈、绵三两,若输布则二丈五尺,麻三斤;每年服徭役二十日;不应役者,则按每日三尺绢折纳。
(1)材料一、二、三各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三中反映的制度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最后被废止,为什么?
50.《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峰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共同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49.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材料里的“民主”是指什么?
A.最高统治者 B.奴隶的主人
C.为民做主 D.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48.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这一名言最有可能是哪位先秦思想家提出的?
A老子 B孙子 C墨子 D荀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