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5366  365374  365380  365384  365390  365392  365396  365402  365404  365410  365416  365420  365422  365426  365432  365434  365440  365444  365446  365450  365452  365456  365458  365460  365461  365462  365464  365465  365466  365468  365470  365474  365476  365480  365482  365486  365492  365494  365500  365504  365506  365510  365516  365522  365524  365530  365534  365536  365542  365546  365552  365560  447090 

52、(8分)答案要点:

(1)井田制、编户制度、租庸调制3分

(2)作用: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保障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府兵制,使国家富强起来。4分

废止原因:均田制被破坏。1分

试题详情

53、(14分)答案要点:

⑴《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1分

治国思想是:以德治国、以德治民,反对暴政和刑杀;4分

⑵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遭受冷落,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派而已。2分

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2分

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独尊”地位,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

⑶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2分

目的: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1分

试题详情

51、(16分)答案要点

(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6分

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4分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分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3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试题详情

54、(12分)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君臣衣着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治以重罪。”

材料二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粱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

材料三  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

请回答:(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君和臣衣着存在两重性,即等级性与场合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从材料一、二、三,可得出明朝的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的什么信息?

(3)结合材料全面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明朝的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不同的现象?

试题详情

52、(14分)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材料二、“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册,生者著,死者削。”

 材料三、每丁年纳粟二石;输绢(或绫、絁)二丈、绵三两,若输布则二丈五尺,麻三斤;每年服徭役二十日;不应役者,则按每日三尺绢折纳。

 (1)材料一、二、三各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三中反映的制度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最后被废止,为什么?

试题详情

50.《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峰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共同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试题详情

49.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材料里的“民主”是指什么?  

A.最高统治者               B.奴隶的主人    

C.为民做主                D.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试题详情

48.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这一名言最有可能是哪位先秦思想家提出的? 

A老子      B孙子      C墨子      D荀子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