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细胞 ① 与细胞 ③ 相比较,除细胞大小外,图中显示还有哪些明显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 2 点)。
( 3 )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 A 和基因 a 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细胞,细胞 ③ 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__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细胞,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 4 )若图示的动物患有由线粒体 DNA 缺陷引起的疾病,当它与基因型为 Aabb个体交配后,后代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1 . ( 10 分)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和尿黑酸症均为人类遗传病,其中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异常造成苯丙氨酸在血液中大量积累,使患者尿液中苯丙酮酸含量远高于正常人。尿黑酸症是由于尿黑酸在人体中积累使人的尿液中含有尿黑酸,这种尿液暴露于氧气会变成黑色。
( 1 )下图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示意图,根据该图有人认为缺乏酶 ① 会同时患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和黑尿症,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 9 分) 1990 年,科学家发现某种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他们测定了该支原体的基因组,发现其仅有 480 个基因。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能人工合成含有这些基因的 DNA 分子,并用膜将其与其它成分包裹后,放在培养基中培养,如果它能够生长和繁殖,组装细胞就成功了,即意味着人工组装生命成功。请分析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l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成功组装的细胞至少含有哪六类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组装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____________它在细胞中的功能有____________具有上述多项功能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若成功合成所需的 DNA 分子等物质及核糖体后,组装成完整细胞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所用到的结构在组装细胞生命活动中所承担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 ( 8 分)右图是基因型为 AaBb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 1 )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细胞 ② 分裂结束后形成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乙在第 5 一 7 年之间数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丙大幅度增加和甲大幅度减少
C .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86 分)
28.右图曲线表示了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衍情况,已知种群甲是自养生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食物链表示为甲←乙←丙
24 .下列有关 ATP 叙述,正确的是
A . ATP 是三磷酸腺昔的结构简式
B .神经纤维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电位时需要消耗 ATP
C .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 ATP 的合成相联系
D .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生物发电、发光
25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是
A .动物卵细胞一般比较大,有利于储存营养供胚胎发育
B .变形虫的伸缩泡能增加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提高物质交换效率
C .草履虫出现两个细胞核,保证了正常的核质比,有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D .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的基因,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26 .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温觉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
B .体表温度不一定与体内温度相同
C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放能
D .人体散热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实现
27 .下列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或技术,其中运用正确的是
A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抽样检测法
B .分离真核细胞的细胞器采用离心法
C .调查某草原野马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
D .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层析法
23 .下表中 a 、 b 、 C 符合如右图所示关系的是
20 .某农科所通过如右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
质的糯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 . a 过。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 . a 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只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 . b 过程需要通过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A .含羞草受刺激后叶片合拢
B .草履虫逃避有害的刺激
C .成年人憋尿
D . “植物人”的体温相对稳定
22 .等量的酵母菌培养在甲乙两组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中,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发酵。若两组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
A .甲组释放的 CO2与乙组释放的 CO2的比例为 3 :1
B .两者共释放的 CO2与消耗的 0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 :3
C .若甲组消耗 lmol 葡萄糖可生成 38mo1ATP
D .两组释放的能量相等
15.以下关于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B .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
C .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阳光直射环境中即可
D .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也是有变化的
16 .以下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都会出现纺睡体和遗传物质的复制
B .衰老的细胞没有基因表达过程
C .致癌病毒可通过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D .细胞的分裂、分化、坏死对生物体均有积极的意义
17 .下列实验中,经处理后的细胞仍可具有活性的是
A .用甲基绿和毗罗红混合液对 DNA 和 RNA 染色后的细胞
B .用健那绿对线粒体进行染色后的细胞
C .经卡诺氏液处理的洋葱根尖细胞
D .用龙胆紫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后的细胞
18 .下列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反应或存在的物质是
① 葡萄糖分解成 C02 、水 ② 抗体与抗原反应 ③ 淋巴因子 ④ 神经递质
A . ① ② ③ B . ① ② ④ C .① ③④ D .② ③④
19 .将单个脱氧核昔酸连接到脱氧核昔酸链上的酶是
A . DNA 连接酶
B . DNA 酶
C . DNA 解旋酶
D . DNA 聚合酶
10 .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NAA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右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
A .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
B .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 c
D .不同浓度的 NAA 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
11 .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研究 xx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最好选择调查何种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是
A .白化病;在周围熟悉的 4 一 10 个家系调查
B .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 .苯丙酮尿症;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 .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12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
B .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
C .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
D .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而与神经调节无关
13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 .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
B .产前诊断能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
C .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D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增倍
A .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 .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① →④ → ③ →②
C .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 6 个 DNA 分子
D .图 ③ 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7 .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条件下,它们之间都可以杂交成功。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 6 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 6 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
A .优胜劣汰 B .过度繁殖 C .生殖隔离 D .性状分离
8 .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科学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时发现其具有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
B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 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C .研究氧浓度对植物细胞呼吸的影响应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
D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 DNA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9 .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 .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C .基因重组导致纯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 .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