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力
8.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推恩令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7.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是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6.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5、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这句话说明:
A、康熙帝想恢复三省六部制
B、康熙帝认为皇帝事务繁重,因此应设军机处
C、康熙帝认为自古以来就是实行专制统治
D、康熙帝认为皇帝应总揽全国一切大权
4.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当时的分封
A.只局限于姬姓王族 B.开国功臣占主导
C.同姓亲族占主体 D.保证了姬姓江山永固
2、《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1. 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继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41.据测定,胰腺细胞中原颗粒(无活性酶)可达胰腺细胞自身蛋白质总数的40%,由此可以推测细胞由下列哪种物质的数量比一般细胞要多
A.信使RNA B.DNA
C.基因 D.染色体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