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6026  366034  366040  366044  366050  366052  366056  366062  366064  366070  366076  366080  366082  366086  366092  366094  366100  366104  366106  366110  366112  366116  366118  366120  366121  366122  366124  366125  366126  366128  366130  366134  366136  366140  366142  366146  366152  366154  366160  366164  366166  366170  366176  366182  366184  366190  366194  366196  366202  366206  366212  366220  447090 

30、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

A、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B、使辽的统治趋向腐败

C、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     D、使宋辽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试题详情

29、北宋中期,统治集团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其根源是( )

A、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B、农民不断起来反抗,遍及中原边地

C、封建体制的腐朽,无法适应北宋日趋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和封建制度无法逾越的怪圈

试题详情

28、据柯睿格(E. A. Kracke)对南宋两份进士题名录的研究,非官员家族的进士1148年占56.3%,1256年占57.9%。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B、南宋选拔官员不再关注家庭出身

C.、宋代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儒学经义

D、科举考试成绩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

试题详情

27、公元前四世纪中叶秦国实行的一场变法运动为秦国迅速崛起及完成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唐宋八大家中有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因其主持的一场变法改革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杰出的改革家”。上述两次变法运动最大的不同在于(   )

A、维护还是废除现存社会制度     B、是否因挽救危机而变法

C、是否对官僚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   D、是否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试题详情

26、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试题详情

25、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试题详情

24、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

B、反映的发展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试题详情

23、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试题详情

22、一部反映北宋神宗(1067-1085)时的电视剧中出现了以下现象,其中真实的是( )

①有一户农民用政府的贷款种下了十亩水稻 ②有一户大地主因隐瞒土地被处罚 ③有一读书人因为策论写得好,很得主考官欣赏 ④有一举人善做诗词,但不关心国家大事,在进士科考试中落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21、“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幽云地区),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以下选项能够说明此项措施采取的主要原因是(   )                                  

A、契丹与汉族矛盾尖锐         B、契丹贵族与汉族官僚勾结

C、中原先进文化的要求         D、辖区内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