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关于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交通闭塞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
B.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农业生产经常受到台风的危害
D.夏季,山区可能会出现泥石流
3.据图可知 ( )
A.乙村人比甲村人先看到日出 B.②点比①点流水侵蚀作用强
C.甲村落规模通常比乙村落小 D.乙村的降水量远远多于甲村
2.关于该时间段内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上升
B.②能源2004年后消费比重稳步上升与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相关
C.③能源2004年后消费总量逐步下降
D.④能源消费结构呈波状变化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3-5题。
1.表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能源类型正确的是 ( )
A.①煤炭 ②石油 ③天然气 ④水电、核电、风电
B.①煤炭 ②水电、核电、风电 ③天然气 ④石油
C.①煤炭 ②天然气 ③石油 ④水电、核电、风电
D.①煤炭 ②石油 ③水电、核电、风电 ④天然气
28. 材料一:今年8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发改委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和措施,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会议强调,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中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节能减排。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又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气候变化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携手努力,共同应对。会议要求,努力实现“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0%等目标。
材料二:2009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
签署新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
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
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指出我们对发展方式的选择,说明中国实现单位GDP碳排放目标的对策。(9分)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持有的立场和态度。(6分)
(3)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如果你有幸参加联合国青年大会环境峰会,你会向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人民发出怎样的倡议?(6分)
雅礼中学2010届高三2月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27. 材料一 200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建国60周年庆祝大会,十万群众参加游行活动,演绎了新中国60年流动的发展史,表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10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3位,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3千万以下,取得的成就引起全球的关注。“中国模式”的说法在国际上流行。
材料二 站在历史的瞭望塔,去俯瞰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点点滴滴。我们发现:
60年,一条奔涌向前的大河。中国“摸着石头”,从满目搓、百废待兴的那一头,平稳渡向百业兴旺、繁荣富强的这一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
60年,一道蜿蜒坎坷的长路。中国披荆斩棘,从封闭半封闭、亦步亦趋的那一端,顽强走到了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这一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60年,一次伟大崛起的起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从任人宰割、民贫国弱的东方睡狮,摇身变为傲立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巨龙。
(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概括“中国模式”的基本内容。(8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新中国60年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12分)
26.2009年1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开罗访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强调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 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中华文明有“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伊斯兰文明也蕴含着崇尚和平、倡导宽容的理念。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阐述“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 这一文明观的理论依据。 (9分)
13.2009年10月16日,“两高”确定反腐新罪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或者
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受贿
的,司法机关将使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定罪处罚。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执行今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