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7205  367213  367219  367223  367229  367231  367235  367241  367243  367249  367255  367259  367261  367265  367271  367273  367279  367283  367285  367289  367291  367295  367297  367299  367300  367301  367303  367304  367305  367307  367309  367313  367315  367319  367321  367325  367331  367333  367339  367343  367345  367349  367355  367361  367363  367369  367373  367375  367381  367385  367391  367399  447090 

 A12O3为________性氧化物,Al(OH)3为________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
 
 
与酸反应
离子
方程式
 
 
与碱反应
方程式
 
 
与H2O和CO2的反应
 
不反应
与盐反应
 
不反应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转化关系

三: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_______(或_______与_________)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_____,而熔点比成分金属______,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课堂复习]

例1、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白色的固体    B.都是碱性氧化物

  C.都能和水反应形成强碱溶液 D.都是强氧化剂

例2、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盐酸,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烧碱。若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

A.1:1 B.2:3  C.3:2   D.1:6

例3、用等质量的金属钠进行下列实验,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

  A.将钠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B.将钠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

  C.将钠放入足量的硫酸铝钾溶液中

  D.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穿一些小孔,放入足量的水中

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NaHCO3比Na2CO3稳定

  C.Na2CO3和NaHCO3都能跟石灰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D.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得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例5、可以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

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

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C.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

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例6、实验室需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离了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  B.Ba(OH)2溶液

C.盐酸   D.氨水

例7、证明溶液中是否有Fe2+,其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①加少许酸化的KMnO4溶液 ②加少许氯水 ③滴加少许KSCN溶液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②

例8、在含有1molFeSO4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并洗涤之,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淀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A.Fe   B.FeO C.Fe(OH)3 D.Fe2O3

例9、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例10、纯铁的熔点为1535℃,而高炉中炼铁时生铁(含碳量较高的铁的合金)在1200℃左右就熔化了,这是因为( )

A.铁的纯度越高熔点越低

B.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物质的熔点高

C.因为形成了铁碳合金,所以熔点变低

D.在高炉中熔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课后作业]

1.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产物也发生改变的是

  A.Na和O2         B.NaOH和CO2     C.Na2O2和CO2    D.木炭(C)和O2

试题详情

练习基本方程式:

试题详情

3.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基态→激发态)能量,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试题枚举

[例1]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的电子象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

B.s能级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

C.p能级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随着能层的增加,p能级原子轨道也在增多

D.与s电子原子轨道相同,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能层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 电子云是对电子运动的形象化描述,它仅表示电子在某一区域内出现的概率,并非原子核真被电子云雾所包裹,故选项A错误。原子轨道是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轮廓,它表明电子在这一区域内出现的机会大,在此区域外出现的机会少,故选项B错误。无论能层序数n怎样变化,每个p能级都是3个原子轨道且相互垂直,故选项C错误。由于按1p、2p、3p……的顺序,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逐渐增大。

答案:  D

[例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分别为1、3、5、7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

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

解析: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但不是至f能级结束,如L能层只有2s2p两个能级,B错误;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与能层一致,以C不对;各能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而不是必须含有的电子数2n2

答案:A

[例3]以下电子排布式表示基态原子电子排布的是(  )

    A.1s22s22p63s13p3          B.1s22s22p63s23p63d104s1 4p1 

C.1s22s22p63s23p63d24s1       D.1s22s22p63s23p63d104s2 4p1 

解析:A B C均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选D

答案:D

[例4]人们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以下有关主族元素原子的“未成对电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含有“未成对电子”

B.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不含“未成对电子”

C.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含有“未成对电子”

D.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不含“未成对电子”

解析:s p d f 能级所含轨道数分别为1、3、5、7,均为奇数,而电子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如两电子占据2p轨道分别占据两个轨道,形成两个未成对电子

答案:  B D

[例5]以下是表示铁原子和铁离子的3种不同化学用语。

 
结构示意图
电子排布式
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铁原子

1s22s22p63s23p63d64s2

铁离子

1s22s22p63s23p63d5

   ⑴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铁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电子可能是                          

⑵请你通过比较、归纳,分别说出3种不同化学用语所能反映的粒子结构信息。

答案:⑴2  4s上的2个电子或4s上的2个电子和3d上的1个电子 

⑵结构示意图:能直观地反映核内的质子数和核外的电子层数及各能层上的电子数。

电子排布式:能直观地反映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和各能级上的电子数。

轨道表示式:能反映各轨道的能量的高低及各轨道上的电子分布情况,自旋方向。

[例6]下图是锂、氦、汞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其中图_____________是原子由基态转化为激发态时的光谱,图____________­是原子由激发态转化为基态时的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不同,请在下图中用线段将同种元素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连接。

试题详情

2.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如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成为激发态原子。

试题详情

1.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如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试题详情

4.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    轨道,且自旋方向  

思考:为什么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出现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试题详情

3.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   个自旋方向    的电子。

试题详情

2.能量最低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遵循构造原理排布时,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即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      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当某能级中的原子轨道处于全充满或半充满状态时能量较低。

试题详情

1.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都遵循下列顺序:

1s、2s、2p、3s、3p、      、4p、5s、4d、5p、6s、4f……

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从中可以看出,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图(即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思考:如何快速判断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

试题详情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    %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     对称, ns能级各有   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      np能级各有   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xpypz表示);nd能级各有   个原子轨道;nf能级各有   个原子轨道。各轨道的的形状与所处的能层无关。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