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O3为________性氧化物,Al(OH)3为________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Na2CO3和NaHCO3比较
|
碳酸钠 |
碳酸氢钠 |
俗名 |
纯碱或苏打 |
小苏打 |
色态 |
白色晶体 |
细小白色晶体 |
水溶性 |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
热稳定性 |
|
|
与酸反应 离子 方程式 |
|
|
与碱反应 方程式 |
|
|
与H2O和CO2的反应 |
|
不反应 |
与盐反应 |
|
不反应 |
主要用途 |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
发酵、医药、灭火器 |
转化关系 |
|
三: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_______(或_______与_________)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_____,而熔点比成分金属______,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课堂复习]
例1、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白色的固体 B.都是碱性氧化物
C.都能和水反应形成强碱溶液 D.都是强氧化剂
例2、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盐酸,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烧碱。若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
A.1:1 B.2:3 C.3:2 D.1:6
例3、用等质量的金属钠进行下列实验,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
A.将钠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B.将钠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
C.将钠放入足量的硫酸铝钾溶液中
D.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穿一些小孔,放入足量的水中
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NaHCO3比Na2CO3稳定
C.Na2CO3和NaHCO3都能跟石灰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D.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得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例5、可以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
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
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C.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
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例6、实验室需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离了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 B.Ba(OH)2溶液
C.盐酸 D.氨水
例7、证明溶液中是否有Fe2+,其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①加少许酸化的KMnO4溶液 ②加少许氯水 ③滴加少许KSCN溶液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②
例8、在含有1molFeSO4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并洗涤之,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淀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A.Fe B.FeO C.Fe(OH)3 D.Fe2O3
例9、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例10、纯铁的熔点为1535℃,而高炉中炼铁时生铁(含碳量较高的铁的合金)在1200℃左右就熔化了,这是因为( )
A.铁的纯度越高熔点越低
B.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物质的熔点高
C.因为形成了铁碳合金,所以熔点变低
D.在高炉中熔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课后作业]
1.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产物也发生改变的是
A.Na和O2 B.NaOH和CO2 C.Na2O2和CO2 D.木炭(C)和O2
练习基本方程式:
3.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基态→激发态)能量,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试题枚举
[例1]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的电子象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
B.s能级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
C.p能级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随着能层的增加,p能级原子轨道也在增多
D.与s电子原子轨道相同,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能层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 电子云是对电子运动的形象化描述,它仅表示电子在某一区域内出现的概率,并非原子核真被电子云雾所包裹,故选项A错误。原子轨道是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轮廓,它表明电子在这一区域内出现的机会大,在此区域外出现的机会少,故选项B错误。无论能层序数n怎样变化,每个p能级都是3个原子轨道且相互垂直,故选项C错误。由于按1p、2p、3p……的顺序,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逐渐增大。
答案: D
[例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分别为1、3、5、7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
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
解析: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但不是至f能级结束,如L能层只有2s、2p两个能级,B错误;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与能层一致,以C不对;各能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而不是必须含有的电子数2n2
答案:A
[例3]以下电子排布式表示基态原子电子排布的是( )
A.1s22s22p63s13p3 B.1s22s22p63s23p63d104s1 4p1
C.1s22s22p63s23p63d24s1 D.1s22s22p63s23p63d104s2 4p1
解析:A B C均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选D
答案:D
[例4]人们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以下有关主族元素原子的“未成对电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含有“未成对电子”
B.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不含“未成对电子”
C.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含有“未成对电子”
D.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不含“未成对电子”
解析:s p d f 能级所含轨道数分别为1、3、5、7,均为奇数,而电子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如两电子占据2p轨道分别占据两个轨道,形成两个未成对电子
答案: B D
[例5]以下是表示铁原子和铁离子的3种不同化学用语。
|
结构示意图 |
电子排布式 |
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
铁原子 |
|
1s22s22p63s23p63d64s2 |
|
铁离子 |
|
1s22s22p63s23p63d5 |
|
⑴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铁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电子可能是 。
⑵请你通过比较、归纳,分别说出3种不同化学用语所能反映的粒子结构信息。
答案:⑴2 4s上的2个电子或4s上的2个电子和3d上的1个电子
⑵结构示意图:能直观地反映核内的质子数和核外的电子层数及各能层上的电子数。
电子排布式:能直观地反映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和各能级上的电子数。
轨道表示式:能反映各轨道的能量的高低及各轨道上的电子分布情况,自旋方向。
[例6]下图是锂、氦、汞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其中图_____________是原子由基态转化为激发态时的光谱,图____________是原子由激发态转化为基态时的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不同,请在下图中用线段将同种元素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连接。
2.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如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成为激发态原子。
1.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如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4.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 轨道,且自旋方向 。
思考:为什么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出现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3.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 个自旋方向 的电子。
2.能量最低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遵循构造原理排布时,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即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 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当某能级中的原子轨道处于全充满或半充满状态时能量较低。
1.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都遵循下列顺序:
1s、2s、2p、3s、3p、 、 、4p、5s、4d、5p、6s、4f……
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从中可以看出,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图(即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思考:如何快速判断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 %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 对称, ns能级各有 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 ,np能级各有 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x、py、pz表示);nd能级各有 个原子轨道;nf能级各有 个原子轨道。各轨道的的形状与所处的能层无关。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