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7670  367678  367684  367688  367694  367696  367700  367706  367708  367714  367720  367724  367726  367730  367736  367738  367744  367748  367750  367754  367756  367760  367762  367764  367765  367766  367768  367769  367770  367772  367774  367778  367780  367784  367786  367790  367796  367798  367804  367808  367810  367814  367820  367826  367828  367834  367838  367840  367846  367850  367856  367864  447090 

[知识归纳]

1.气候类型判读方法

步骤
依据
气温或降水因素变化
结论
①判断半球
气温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②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低月气温
最高月气温
最冷月气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0-15℃
最热月均温>25℃
亚热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0-2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
最热月均温20℃以上
温带季风、温带大陆
最热月均温10-2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最热月均温<10℃
极地气候
③确定气候类型
降水的
季节分配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极地气候
夏雨型
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热带草原气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试题详情

3.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和分布(如下表)

气候类型
主要成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区
数值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0之间
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
最冷月均温15℃以上;年均温26℃左右;年降雨量2000mm以上
热带草原  气候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南、北纬100~200之间
非、南美、大洋洲
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南、北纬100~250大陆东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
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1500-2000mm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或
信风带控制
终年高温少雨
南北200-300大陆内部、西岸
北非、阿拉伯半岛、澳中西部
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200mm以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南北纬250~350
大陆东岸
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东南部
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1000mm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和
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0~400
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六大洲都有
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300-1000mm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纬350~550
大陆东岸
我国北方、日本、朝鲜半岛北部
最冷月均温0℃以下 年降水量500-6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南北400~600
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南北美洲西部、澳南部
最冷月均温0℃以上, 最热月均温20℃以下,年降水量700-10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冬冷夏热,降水少
南北纬400~600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南美东部
最冷月均温0℃以下,年降水量400mm以下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少,集中夏季
北纬50°-70°  间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
最热月均温10 ℃左右,年降水量300-600mm
寒 

苔原气候
纬度高
终年严寒,降水少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北冰洋沿岸
最热月均温5℃以下
冰原气候
纬度高、地势高
全年酷寒,降水少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最热月均温在0℃以下
高山气候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水热垂直变化显著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
南美安第斯山脉
气温-0.6℃/100m

[例3]右图是“北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圈”,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解析]第(1)题a在30°-60°之间,应为中纬西风带,风向应为从副高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根据图中a处风向左偏可知,此图表示南半球,西风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首先需要先判断南北半球,进而根据经纬度定位,判断气候类型,最后确定答案。根据图中b的经纬度可知b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其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

[答案](1)B  (2)A

重难点突破

试题详情

2.气候成因分析:

试题详情

1.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试题详情

4.总结:

[例2]下面是2008年元月20日8时北半球(大致位于40°N-60°N,90°E-120°W)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

(1)A地气压名称是          ,B地气压名称是            

(2)此时C地吹________风,D地吹________风。

(3)A地中心气流作________运动,常出现________天气。

(4)A地地面空气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会出现          自然灾害。

(5)ABCD四地冬春经常形成这种气压分布。因此,对于C地防御自然灾害最现实的措施       

[解析]由图和题意可知此时亚欧大陆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在北半球低压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东部多吹偏南风,西部多吹偏北风;北半球高压区其东部多吹偏北风,西部多吹偏南风。

[答案](1)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2)偏北风 西北风 (3)下沉 晴朗 (4)沙尘暴 (5)加强植树造林

考点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试题详情

3.影响:形成季风环流

(1)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季风。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

(2)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见下图)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

项目
成因
冬季风
夏季风
分布地区
冬夏季风比较
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亚、蒙古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副热带太平洋
东南风
温暖湿润
我国东部、日本朝鲜半岛等地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西伯利亚、蒙古
东北风
低温干燥
赤道附近印度洋
西南风
高温多雨
印度半岛、我国西南等地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试题详情

2.分布:

试题详情

1.成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而海陆具有热力性质差异。

试题详情

2.三圈环流

(1)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2)形成过程:(见下图)

(3)地面表现:在地表形成南北对称、高低相间的七个气压和六个风带

(4)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大致1月前后南移,7月前后北移),移动幅度5~10个纬度。

(5)气候影响:

气压带与风带
分布
成因
气流方向
气候影响



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原因
下沉
干冷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动力原因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动力原因
下沉
干热
赤道低压带
0°附近
热力原因
上升
湿热


极地东风带
南北纬60°~90°
极高→副低
高纬→低纬
干冷
中纬西风带
南北纬30°~60°
副高→副低
低纬→高纬
温湿
低纬信风带
南北纬0°~30°
副高→赤低
高纬→低纬
干燥

[例1][2008年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赤道低气压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30º~40ºN,南半球则主要分布在20º~30ºS,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季。第(2)题,甲地位于10ºS附近,7月份,该地受东南信风控制。第(3)题:乙地位于30º~40ºN之间,属于地中海式气候,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

[答案](1)C   (2)A   (3)D

考点2.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与季风

试题详情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知识清单

项目
内容
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
2.赤道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叫赤道低气压带
3.上升气流在赤道地区上空聚集,气压升高,大气向两极点运动,在北半球,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纬30°附近上空偏转成西风,这样气流不断堆积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南半球同样也形成了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
4.在北半球,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北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南的气流偏转成东北风,向北的气流偏转成西南风
5.北极及附近地区,由于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北极大气向南流出,偏转形成东北风,它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
二、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6.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形成低气压中心;海洋相反,形成高气压中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形成高压中心;海洋相反,形成低压中心
7.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8.东亚位于亚洲东部,面临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较明显。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9.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10.热带雨林气候是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温带海洋气候形成与西风带有很大关系;在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考点梳理

考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