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08·广东地理]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由于该地房屋墙壁很厚,且门窗多达二至三层,主要起到保温的作用,据此可推测为温带的气候,在冬季时,气候寒冷,房屋需要保温。
[答案]B
[2008海南高考]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4-5题。
地点 |
5月-10月 |
11月-次年4月 |
||
平均温℃ |
降水(mm) |
平均温℃ |
降水(mm) |
|
甲地 |
27 |
1650 |
25 |
22 |
乙地 |
27 |
890 |
26 |
77 |
4.两地的纬度约在
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
5.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解析]第4题,根据甲乙两地平均气温在25℃以上属于热带,排除CD。5~10月气温高,位于北半球,排除AC。第5题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乙地年降水量相对甲地少,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应该一致,影响气候不同的因素只有地形,而地形雨会导致降水量差异显著。
[答案]4.B 5.D
[江苏省09届高三联考试卷]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据此完成1~3题。
1.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2.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3.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 B.B地寒冷干燥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正值1月份左右
[解析]图中A、B、C三个季风区分别是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三地的季风成因和性质不同。东亚1月吹西北风。南亚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性质湿热,其强弱进退影响降水的多少;冬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性质温和干燥;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吹西北风;7月份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南风。
[答案]1.D 2.D 3.D
8.[2008年江苏高考]图①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②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气候特征 |
相同点 |
|
不同点 |
|
|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 的主要原因 |
|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 不利影响: 。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
[解析]东亚和南亚都属于季风气候,但东亚重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两地季风成因、风向、降水量和降水时间都有明显的区别,但两地都因为降水集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答案](1)
气候 特征 |
相同点 |
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
不同点 |
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 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 |
|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 的主要原因 |
受不同季风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
(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 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
(3)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
基础提升训练
7.读下面的 “气候类型图”和“风向分布模式图” ,回答问题。
(1)M图是 半球 季。
(2)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在M图中相应的位置分别是 、 、 、 。
(3)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是(填代号) 。
(4)C、D同为30º~40º N的大陆,但气候截然不同,原因是 。
[解析](1)根据大陆东岸吹偏北风,或大陆西岸30~40°间吹西风,可判断是北半球冬季。(2)甲、乙、丙、丁分别属于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图中的C、A、B、D。(3)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地中海气候。(4)两地海陆位置不同、大气环流形势不同,因而气候不同。
[答案]⑴北 冬 ⑵C A B D ⑶甲 ⑷C位于大陆西岸,是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地中海气候,而D位于大陆东岸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而形成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4~6题。
4.甲气候典型的特征是干旱多雾,其中多雾的主要成因是
A.当地居民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B.地形对气流的阻挡
C.沿岸有寒流经过 D.沿岸有暖流经过
5.乙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气温日较差大 B.降水季节变化大 C.大陆性显著 D.气温年较差小
6.甲、乙两气候类型的分布都受到
A.迎风坡的影响 B.纬度的影响 C.洋流的影响 D.经度的影响
[解析]根据两地的位置可确定甲地属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甲地受秘鲁寒流影响,海洋上来的暖湿空气逐渐冷却而形成平流雾。乙地处西风带,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终年温和湿润,温差小。
[答案]4.C 5.D 6.C
[2008年广东文科基础]读某地年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回答2-3题。
2.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 B.最冷月气温大于l8℃
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D.夏季降水丰富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气温最冷月的温度大于18℃,B项正确;最热月气温小于28℃,因此气温年较差较小,A项正确;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夏秋季降水丰富,冬春季节降水较少,故D项正确,C项说法错误。
[答案]C
3.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解析]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步骤,首先,“以温定带”,即根据最冷月的气温大于18℃,可知该气候为热带气候类型;其次,“以水定型”,即根据该地降水量可知,降水集中在夏季,即可确定为热带季风气候。故C项正确。
[答案]C
[知识归纳]
|
疏密程度及含义 |
弯曲状况及含义 |
闭合状况及含义 |
影响该等值线的因素 |
|||
疏密 |
含义 |
弯曲方向 |
含义 |
中周 |
含义 |
||
等降水量线 |
疏 |
地区差异小 |
高→低值弯曲 |
降水较同纬多 |
中低周高 |
少雨区 |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山腰较山麓、山顶多 |
密 |
地区差异大 |
低→高值弯曲 |
降水较同纬少 |
中高周低 |
多雨区 |
||
等温线(等物候线) |
疏 |
温差小 |
高→低值弯曲 |
温度比同纬高 |
中低周高 |
低温区 |
纬度(太阳辐射)、下垫面(海陆、洋流、地形等)、人类活动 |
密 |
温差大 |
低→高值弯曲 |
温度比同纬低 |
中高周低 |
高温区 |
||
等太阳辐射线 |
疏 |
太阳辐射差值小 |
高→低值弯曲 |
太阳辐射强 |
中低周高 |
弱太阳 辐射区 |
纬度(太阳高度角)、日照时间长短、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阴坡阳坡) |
密 |
太阳辐射差值大 |
低→高值弯曲 |
太阳辐射弱 |
中高周低 |
强太阳 辐射区 |
[例5][2008年广东高考]年蒸发量变化速率指标能够反映蒸发量的时间变化。如“-40mm/10a”表示年蒸发量10年间减少了40毫米。读下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对我国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北地区蒸发量变化最大 B. 华北地区蒸发量呈增加趋势
C. 长江中下游地区蒸发量呈增加趋势 D. 全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减少趋势
(2)下列选项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表蒸发量呈正相关的是
①日照时数 ②相对湿度 ③风速 ④气温 ⑤空气污染程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④⑤
[解析]读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蒸发量变化约为-40mm/10a,呈减小趋势;西北地区的蒸发量变化幅度为80mm,是我国蒸发量变化最大的地区;根据图中数据判断,华北地区蒸发量也呈较少的趋势;由图中数据即可判断,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蒸发量都呈较少的趋势。日照时数越长,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地表蒸发量越大;风速越大,也能加快地表的蒸发速度;气温越高,地表蒸发越旺盛。因此①、③、④三项对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表蒸发量呈正相关。而相对湿度越大,大气中水汽含量越大,地表水越不易蒸发;空气污染程度与地表蒸发强弱无直接联系,因此②、⑤两项与地表蒸发量不呈正相关。
[答案](1)A D (2)B C
抢分频道
基础限时训练
1.[2008年广东高考]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
[解析]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无风带主要是盛行上升或下沉气流的地区。南北纬40°附近受西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南北纬60°附近地区主要盛行西风;南北纬80°附近地区主要盛行极地东风。
[答案]A
3.气候分布模式图
[例4]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2)与图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A.长沙 B.宜昌 C.太原 D.合肥
[解析]甲的可能蒸发量极大,而且季节性极强,但实际蒸发量小,因为降水总量小所致,故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乙的实际蒸发量和可能蒸发量相当,和降水都呈现季节性变化特征,蒸发时间段短促,而总降水量和蒸发量都较小,只能是极地气候。丙的实际蒸发量和可能蒸发量相当,和降水都呈现季节性变化特征,总降水量和蒸发量都较大,所以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丁和丙的情况相似,只是在数量上比丙少,所以是同类的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1)A (2)C
2.常见的气候统计图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