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福建省仙游一中2008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测试)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已知正方形ABCD和直角梯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EC⊥AC,EF∥AC,AB=,EF=EC=1,
⑴求证:平面BEF⊥平面DEF;
⑵求二面角A-BF-E的大小。
解法1:⑴ ①证明: ∵平面ACEF⊥平面ABCD,EC⊥AC,
∴EC⊥平面ABCD;连接BD交AC于点O,连接FO,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C=BD=2;
在直角梯形ACEF中,∵EF=EC=1,O为AC中点,
∴FO∥EC,且FO=1;易求得DF=BF=,
DE=BE=,由勾股定理知 DF⊥EF,BF⊥EF,
∴∠BFD是二面角B-EF-D的平面角,
由BF=DF=,BD=2可知∠BFD=,
∴平面BEF⊥平面DEF ………………(6分)
⑵取BF中点M,BE中点N,连接AM、MN、AN,
∵AB=BF=AF=,∴AM⊥BF,
又∵MN∥EF,EF⊥BF,∴MN⊥BF,
∴∠AMN就是二面角A-BF-E的平面角。
易求得,;
在Rt△中,可求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求得,
∴ ……………………………(12分)
解法2:⑴∵平面ACEF⊥平面ABCD,EC⊥AC,∴EC⊥平面ABCD;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则
,,,,
∴,,…(2分)
设平面BEF、平面DEF的法向量分别为
,则
①
②, ③, ④.
由①③③④解得,∴,…(4分)
∴,∴,故平面BEF⊥平面DEF…………(6分)
⑵设平面ABF的法向量为,∵,
∴,,解得
∴,………(8分)∴……(10分)
由图知,二面角A-BF-E的平面角是钝角,故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
31、(福建省厦门市2008学年高三质量检查) 如图,三棱锥P-ABC中,PC⊥平面ABC,PC=AC=2,AB=BC,D是PB上一点,且CD⊥平面PAB。
(1)求证:AB⊥平面PCB;
(2)求二面角C-PA-B的大小的余弦值。
(1)解:∵PC⊥平面ABC,AB平面ABC,
∴PC⊥AB。
∵CD⊥平面PAB,AB平面PAB,
∴CD⊥AB。
又PC∩CD=C,
∴AB⊥平面PCB。
(2)解法一:
取AB的中点E,连结CE、DE。
∵PC=AC=2,∴CE⊥PA,CE=
∵CD⊥平面PAB,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DE⊥PA。
∴∠CED为二面角C-PA-B的平面角。
由(1)AB⊥平面PCB,∴AB⊥BC,
又∵AB=BC,AC=2,求得BC=
(2)解法二:
∵AB⊥BC,AB⊥平面PBC,过点B作直线l∥PA,
则l⊥AB,l⊥BC,以BC、BA、l所在直线为x、y、
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6分
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
得 …………8分
设平面PAC的法向量为,
解得 …………10分
…………11分
…………12分
(2)解法三:
∵CD⊥平面PAB,∴是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
取AC中点F,∵AB=BC=,∴BF⊥AC,
又PC⊥平面ABC,有平面PAC⊥平面ABC,
∴BF⊥平面PAC,∴是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
…………7分
…………9分
…………10分
22.解:(Ⅰ)由已知条件,得
设 由,
即得
将①式两边平方并把代入得:
③
解②、③式得,且有
抛物线方程为。求导得
所以抛物线上A、B两点的切线方程分别是
即
解出两条切线的交点M的坐标为
所以
所以为定值,其值为0
(Ⅱ)由(Ⅰ)知在ΔABM中,,
因而
=
=
= =
因为、分别等于A、B到抛物线准线y=的距离,所以
=,
于是 S=|AB||FM=()
由知,
且当时,S取得最小值4。
21. 解法一:令g(x)=(x+1)㏑(x+1)-ax
对函数g(x)求导数:g’(x) = ㏑(x+1)+1-a
令g’(x) = 0,解得x = cn-1-1.
(ⅰ)当a≤1时,对所有x>0,g′(x)>0,
所以g(x)在[0,+∞)上是增函数,
又g(0)=0,所以对x≥0,有g(x)≥g(0),
即当a≤1,对于所有x≥0都有f(x)≥ax
(ⅱ)当a>1时,对于0<x<ea-1-1,g′(x)<0,
所以g(x)在(0,ea-1-1)是减函数,
又g(0)=0,所以对0<x<ea-1-1有g(x)<g(0).即f(x)<ax,
所以,当a>1时,不是对所有的x≥0都有f (x)≥ax成立.
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1].
解法二:
令
于是不等式成立即为成立
对g(x)求导数得
令,解得。
当 时, ,g(x)为增函数
当 时, ,g(x)为减函数
要对所有都有充要条件为
由此即a 的取值范围是
20.解:(1)n=1时,由(n-1)an+1=(n+1)(an-1),得a1=1.
n=2时,a2=6代入得a3=15.同理a4=28,再代入bn=an+n,有b1=2,b2=8,b3=18,b4=32,由此猜想bn=2n2.
要证bn=2n2,只需证an=2n2-n.
①当n=1时,a1=2×12-1=1成立.
②假设当n=k时,ak=2k2-k成立.
那么当n=k+1时,由(k-1)ak+1=(k+1)(ak-1),得a k+1=(ak-1)
=(2k2-k-1)=(2k+1)(k-1)=(k+1)(2k+1)=2(k+1)2-(k+1).
∴当n=k+1时,an=2n2-n正确,从而bn=2n2.
(2)(++…+)=(++…+)
=[++…+]
=[1-+-+…+-]
=[1+--]=.
19.解:(1)依题意知三棱柱ABC-A1B1C1是正三棱柱,且侧棱AA1=3.底面边长为,BP=1,CQ=2,
延长QP交BC的延长线于点E,连结AE.
在△ACE中,AC=,CE=2BC=2,∠ACE=60°于是AE=3,
则AE⊥AC于A,QA⊥AE.
所以∠QAC为平面APQ与平面ABC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平面角.
又AC=,
于是tanQAC=.
即面APQ与面ABC所成锐二面角的正切值为.
(2)连A1P,△A1AP的面积为,
点Q到平面A1AP的距离为,
.
18.解:(I)P(ξ=0)=,P(ξ=1)=,P(ξ=2)=,
P(ξ=3)=,
ξ的概率分布如下表:
ξ |
0 |
1 |
2 |
3 |
P |
|
|
|
|
Eξ=, (或Eξ=3·=1.5);
(II)乙至多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为1-=;
(III)设甲恰比乙多击中目标2次为事件A,甲恰击中目标2次且乙恰击中目标0次为事件B1,甲恰击中目标 3次且乙恰击中目标 1次为事件B2,则A=B1+B2,
B1,B2为互斥事件.
所以,甲恰好比乙多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为.
17.解:设BC=a,(a>1),AB=c,AC=b,
..
将代入得,
代简得.
∵a>1,∴a-1>0
.
当且仅当时,取“=”号,即时,b有最小值.
答:AC最短为,此时,BC长为
14.A=24; 15.1或-2; 16.② 在空间③是不对的.
1. B ABA A DB CCB A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