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8171  368179  368185  368189  368195  368197  368201  368207  368209  368215  368221  368225  368227  368231  368237  368239  368245  368249  368251  368255  368257  368261  368263  368265  368266  368267  368269  368270  368271  368273  368275  368279  368281  368285  368287  368291  368297  368299  368305  368309  368311  368315  368321  368327  368329  368335  368339  368341  368347  368351  368357  368365  447090 

7.从句式角度看,和“教以慎于接物”相同的一组是              ( )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④此三者,吾遗恨也

⑤而今安在哉        ⑥此世所以不传也

⑦亦将有感于斯文      ⑧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A.①③⑤     B.④⑦⑧     C.②⑥⑦     D.②③⑦

解析:例句和②③⑦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①是主谓倒装句,④⑥都是判断句,

⑤⑧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D

试题详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宋何罪之有

B.夫晋,何厌之有 子何恃而往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解析:都是宾语前置,且以“之”为标志。B项,第一句宾语前置,以“之”为标志;

第二句宾语前置,“何恃”即“恃何”;C项“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宾语前

置,“王”句无前置宾语;D项“子”句无前置宾语,“臣”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答案:A

试题详情

5.从句式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夫子之谓也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解析:C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C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卿欲何言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        ④不然,籍何以至此

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大王来何操          ⑧戍卒叫,函谷举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解析:①④⑦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举”,

占领,被攻克。

答案:D

试题详情

3.从句式角度看,和“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相同的一项是          ( )

A.舆薪之不见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解析:例句和D项都是判断句。A项是宾语前置句,B项是定语后置句,C项是被动句。

答案:D

试题详情

2.从句式角度看,和“夫晋,何厌之有”相同的一组是             ( )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唯君图之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⑤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⑧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A.②⑥⑧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④⑥⑦

解析:“夫晋,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④⑥⑦都是宾语前置句。①是介词结构后置

句,②是判断句,③是一般句式,⑤⑧都是定语后置句。

答案:D

试题详情

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①惟弈秋之为听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而良人未之知也     ④甚矣,汝之不惠

⑤故燕王欲结于君     ⑥牛何之

⑦乐夫天命复奚疑     ⑧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A.②③⑥⑧    B.①③⑥⑦    C.②④⑥⑧    D.①③⑤⑥

解析:①②③⑥⑦都是宾语前置句,④是主谓倒装句,⑤⑧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B

试题详情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恒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恒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

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

善于纳谏。

解析:C项中的信息“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在原文中的表述

是“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意思是说“如果管仲接受鲁国的任用,就会使齐国

的力量削弱”,是假设的情况,而不是“必将”被鲁国任用。

答案:C

试题详情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解析:②是将任用管仲的依据,是执政的方法;④不是表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

而是表现他是国家的忠臣。

答案: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