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8606  368614  368620  368624  368630  368632  368636  368642  368644  368650  368656  368660  368662  368666  368672  368674  368680  368684  368686  368690  368692  368696  368698  368700  368701  368702  368704  368705  368706  368708  368710  368714  368716  368720  368722  368726  368732  368734  368740  368744  368746  368750  368756  368762  368764  368770  368774  368776  368782  368786  368792  368800  447090 

3.大气的运动

(1)热力环流

(2)水平运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②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③摩擦力可减少风速

④近地面风向取决于上面三个力的合力

试题详情

2.大气的热力状况

(1)削弱作用

吸收

散射

反射

(2)保温作用:大气的逆辐射对地面热量的补偿作用

试题详情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1)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氮和氧合占总体积的99%水气、固体杂质

(2)垂直分布

①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千米降6

对流运动显著

复杂的天气现象

②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

平流运动、天气晴朗

③高层大气

试题详情

3.与地球示意图的结合计算

这种考法是在现在地理学考试中一种最常见的。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和时区、日界线的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更能体现出现代教育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培养的要求。

专题二  大气环境

第1课时  大气的热力状况、运动,天气系统,气候因子

试题详情

2.日期的变更计算

    首先要明确东、西十二区的相对位置:东十二区在日界线的西侧,西十二区在日界线的东侧。由于东十二区的时间要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所以当由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1天;反之,由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则要加上1天。

试题详情

1.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  

由于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而使得东边的地点总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间上要比西边的地区时间要早,故东早西晚是计算区时和地方时的关键思想,计算原理公式是:东加西减。其计算方法如下:

    第一,要了解区时和地方时的差值比。区时--两地每相差一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地方时--两地经度每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第二,从两地的时区差和经度差,求出两地的时间差。同时区(同经区)的,则两地的时区差或经度差,即为两地的时间差;若两地分别为不同的时区或经区,则两地的时区和经度之间和即为两地的时间差。

   第三,根据东早西晚的规律,采用“东+西-”的公式,求出某地的时间。相差多少时间就要加上或减去多少时间。

    如果已知A地的时间,求B地时间。

    B地的时间=A地时间±4分钟×经度差

(如果B地在A地的东面用“+”,如果B地在A地的西面用“-”)。如:A地为10时26分,B地与A地相差40度,在A地的西侧,求B地的时间。计算过程如下:

    B地时间=10时26分-4分钟×40°

         =10时26分-160分钟=7时46分

    那么,如何计算B地的区时呢?首先我们要计算出A、B两地的时区差,然后依照下面的公式求出B地的区时。

B地的区时=A地区时±两地的时区差(如果B地在A地的东西用“+”,如果B地在A地的西面用“-”)。

   假设上题中A地10时26分为东三区的区时,则B地的区时是多少?

    由于B地在A地西侧,相差40°,可推知,B地的经度应为5°E,属于中时区,则A、B两地的时区差为3。计算如下:

    B地的区时=10时26分-3=7时26分

    要注意的是,如果计算结果小于24时,那么日期不变、时间不变:如果大于24时,那么日期加上一天,时间减去24小时;如果是负数,那么日期减去一天,时间加上24小时。

试题详情

10.关于晨昏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断定这一天是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皆为昼弧,可断定这一天是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自北极圈内皆为夜弧,可断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第2课  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试题详情

9.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计算:(1)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2)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3)计算公式:H=90°-|δ-φ|(其中: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φ为当地纬度;不论是δ还是φ,北半球均取“+”值,南半球均取“-”;|δ-φ|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当地纬度的纬度差异)。

试题详情

8.昼夜长短计算:

(1)利用昼弧占整个纬圈的比例计算昼长

(2)t日出 =12-昼长/2;t日出 =12+昼长/2

试题详情

7.晨昏线(圈)

  晨昏线也叫晨昏圈,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两条半圆线组成,即晨线和昏线。晨线是从夜半球进入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东侧是昼,西侧是夜;昏线是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昏线东侧是夜,西侧是昼。判断晨线、昏线,要利用地球自转方向和太阳光线。晨昏线是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隐含有很多信息,是光照图的重要突破口。其应用有以下几方面:

(1)据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判断日期、季节,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如下:

(2)晨昏线上时间信息:在光照图上,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处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处为18时。

(3)据晨线判断黎明、黄昏。方法:借助于自转方向,从昼进入夜的界线为昏线,昏线附近地区为黄昏;从夜到昼的界线是晨线,晨线附近地区为黎明。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