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8697  368705  368711  368715  368721  368723  368727  368733  368735  368741  368747  368751  368753  368757  368763  368765  368771  368775  368777  368781  368783  368787  368789  368791  368792  368793  368795  368796  368797  368799  368801  368805  368807  368811  368813  368817  368823  368825  368831  368835  368837  368841  368847  368853  368855  368861  368865  368867  368873  368877  368883  368891  447090 

4.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

,则等于                                                      (   )

     A.3               B.6              C.12            D. 18

试题详情

3.如果等差数列中,             (   )

     A.14                B.21                C.35              D.28

试题详情

2.以下有关命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命题“若”的逆否命题为“若

     B.若为假命题,则p、q均为假命题

     C.“”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D.对于命题,均有

试题详情

1.已知,则=                  (   )

     A.                       B.

     C.                                  D.

试题详情

1.从原文看,下列对“原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本是传统的具有特定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的始发言行。

B.原本指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凝聚群体的东西。

C.原本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参照系已消失并成为过去的过程。

D.原本指有自主性的相对独立于原初参照系、说话人、受话人的传统。

试题详情

11、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C项把歌和音乐割裂开来,是不正确的,因为原文第二段“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这两者是一体的,另外借助音乐更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的是“诗”而不是“歌”。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对原文内容把握不准确,找不准题干的对应点,就无法做出正确选择。

答案:C

试题详情

10、解析:本题考查了对重要概念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D项中“而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是不准确的,文章第五段“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可以充分的证明这一点。A、B、C三项在文中都各有体现。

误区警示:考生答题误区在于对原文重要概念的把握不到位。

答案:D

试题详情

12. 请结合文本,简述“诗”在西周的作用。(3分)答:     

试题详情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在西周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所以诗就具有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

B.从周代到战国以前,人们把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因为它所承载是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C.早期的歌是适合于抒发个体的情感,借助音乐可以使歌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的作用。

D.“诗”在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后,诗与音乐就开始结合起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