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定义在上的函数
满足
,
,则
等于 ( )
A.3 B.6 C.12 D. 18
3.如果等差数列中,
( )
A.14 B.21 C.35 D.28
2.以下有关命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命题“若”的逆否命题为“若
”
B.若为假命题,则p、q均为假命题
C.“”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D.对于命题,均有
1.已知,则
= ( )
A. B.
C. D.
1.从原文看,下列对“原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本是传统的具有特定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的始发言行。
B.原本指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凝聚群体的东西。
C.原本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参照系已消失并成为过去的过程。
D.原本指有自主性的相对独立于原初参照系、说话人、受话人的传统。
11、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C项把歌和音乐割裂开来,是不正确的,因为原文第二段“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这两者是一体的,另外借助音乐更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的是“诗”而不是“歌”。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对原文内容把握不准确,找不准题干的对应点,就无法做出正确选择。
答案:C
10、解析:本题考查了对重要概念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D项中“而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是不准确的,文章第五段“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可以充分的证明这一点。A、B、C三项在文中都各有体现。
误区警示:考生答题误区在于对原文重要概念的把握不到位。
答案:D
12. 请结合文本,简述“诗”在西周的作用。(3分)答: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在西周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所以诗就具有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
B.从周代到战国以前,人们把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因为它所承载是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C.早期的歌是适合于抒发个体的情感,借助音乐可以使歌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的作用。
D.“诗”在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后,诗与音乐就开始结合起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