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8734  368742  368748  368752  368758  368760  368764  368770  368772  368778  368784  368788  368790  368794  368800  368802  368808  368812  368814  368818  368820  368824  368826  368828  368829  368830  368832  368833  368834  368836  368838  368842  368844  368848  368850  368854  368860  368862  368868  368872  368874  368878  368884  368890  368892  368898  368902  368904  368910  368914  368920  368928  447090 

1、已知集合,则集合(  )

 

试题详情

20.仿照下面句式,选择恰当的情景和名句,再写两个句子。(4分)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地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试题详情

19.所谓“贴吧’’是指网络中对有关内容的讨论。我们可以对“贴吧”中感兴趣或有话可说的话题进行回复,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是一个自由而热闹的空间,这里时时都跳跃着思想的火花。下面是有关“一次性筷子”的主题贴,请按照要求写回复。(6分)

1.主题
 
 
 
 
 
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
生产和使用木筷子消耗了大量木材资源。为
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消费和节约木
材资源,今年4月1日起我国对木制筷子征
收5%的税收。但是该政策并未对巨大的一
次性筷子消费市场起到有效遏制作用。
2.回复(表示赞同“用一次性筷子”)
 
3.回复(表示反对“用一次性筷子”)
 

表示赞同用一次性筷子:                          

                                     

表示反对用一次性筷子:                            

                                       

试题详情

18.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葫芦丝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字。(5分)

传统葫芦丝各部分的名称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其历史较为悠久,可追溯到先秦朝代。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是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的,通体长约30厘米,主管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吹奏葫芦丝时,管身竖立,用左右手指按放音孔,右手在上,用拇指按背孔,食、中和无名指按正面上方3孔,左手按其余3孔,气流同时输入3个管口而发音。音量较小,主管的音色柔润而纤秀,在两根副管持续音的衬托下,给人以含蓄、朦胧的关感。因为它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以又叫“葫芦丝”。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在我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易学会的特点,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试题详情

17.作者认为在“灯红酒绿的繁华”中该怎样“诗意栖居”?(6分)

答:                                      

                            

试题详情

16.“精明的现代人”在读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答:                                     

                                       

                       

试题详情

15.①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联系全文,指出“窗”和“门”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4分)

答:                                    

                                    

②作者把这二者对举有什么用意?(2分)

答:                                   

                   

试题详情

1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凭谁问,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