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8782  368790  368796  368800  368806  368808  368812  368818  368820  368826  368832  368836  368838  368842  368848  368850  368856  368860  368862  368866  368868  368872  368874  368876  368877  368878  368880  368881  368882  368884  368886  368890  368892  368896  368898  368902  368908  368910  368916  368920  368922  368926  368932  368938  368940  368946  368950  368952  368958  368962  368968  368976  447090 

5.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时,甲酸中的约为乙酸中的3倍。现有两种浓度不等的甲酸溶液a和b,以及的乙酸,经测定它们的pH从大到小依次为a、乙酸、b。由此可知A

A.a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B.a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C.b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D. b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试题详情

4.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试题详情

3.在一定压强不同温度(Tl<T2)下,可逆反应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 )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B

试题详情

2.短周期元素X、Y、Z中,X与Y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X的原子半径大于Y,Xm+与Z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D

 A.Y是非金属元素

 B.若的半径

 C.X、Y、Z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不同周期

 D.若X、Y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则原子序数

试题详情

1、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淀粉胶体中混有氯化钠杂质,可用半透膜做渗析实验提纯 B.用已被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定未知液的PH时,一定会有误差 C.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稀盐酸和碳酸钠两种无色溶液 D.仅用溴水即可鉴别己烯、苯和四氯化碳

试题详情

4.将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四类,其依据是物质组成和性质上的不同。

氧化物是指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注意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是依据氧化物跟酸或碱反应的情况来区分的。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概念
 
 
 
性质
 
 
 

思考: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酸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是依据酸分子电离生成的H+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二是依据酸的组成元素中是否含氧元素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一般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有关酸、碱、盐的组成及判断见下表:

另外,盐按形成特点可分为四类:

强酸强碱盐:如          特点是       

强酸弱碱盐:如          特点是       

弱酸强碱盐:如          特点是       

弱酸弱碱盐:如          特点是       

思考: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试题枚举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C.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都不能跟酸反应

解析 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如水、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氧化物就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所以A不正确。酸性氧化物也称为酸酐,但多数有机酸的酸酐却不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的结构简式为: ,是两分子乙酸脱一分子水的产物,它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所以C不正确。

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能和酸反应,但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和水:

SiO2+4HF=SiF4↑+2H2O

D选项也不正确。只有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的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 B

[例2]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如CC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化学反应为:

 Cl+O3→ClO+O2  ClO+O→Cl+O2 

总反应:2O3→3O2

①在上述反应中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②在叙述中O3和O2是               (    )                

A.同分异构体      B.氧的同位素

C.同系物       D.氧的同素异形体

解析 由题中所给的有关的化学反应可知,在上述反应中,氯原子所起的作用是促进臭氧分子转化成氧气分子,而它本身在反应前后并未发生变化。根据催化剂的概念: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物质为催化剂。由此可知Cl的作用是起催化作用,所以Cl为催化剂,在第一问中,D选项为正确答案。O3和O2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故D选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D

试题详情

3.将化合物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物,是依据组成元素中是否含碳元素来区分的。一般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CO、CO2、H2CO3及碳酸盐除外),将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无机物。

试题详情

2.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是依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要重点理解单质和化合物两个概念。

试题详情

1.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依据所含物质种类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

 

试题详情

8.  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