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8850  368858  368864  368868  368874  368876  368880  368886  368888  368894  368900  368904  368906  368910  368916  368918  368924  368928  368930  368934  368936  368940  368942  368944  368945  368946  368948  368949  368950  368952  368954  368958  368960  368964  368966  368970  368976  368978  368984  368988  368990  368994  369000  369006  369008  369014  369018  369020  369026  369030  369036  369044  447090 

40、2009年中国进入第三代数字通信(3G)时代。3G的标志性业务包括:无线宽带上网、手机电视以及视频通话等。第三代数字通信( )

A.必定催生社会变革,实现文化大发展    B.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大致经历了口语、文字和电子等阶段    D.其本质而言是属于大众传媒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试题详情

39、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38、2009年10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世界媒体峰会时指出,世界各种形态媒体,不分文化异同、水平高低、规模大小,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这主要表明( ) 

A.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B.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世界媒体峰会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D.民族文化无论优劣,都应相互交流借鉴

试题详情

37、2010年1月1日-17日,中国侨联主办的“五洲同春”文艺晚会在加拿大、美国的六场演出,场场成功、场场精彩。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④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3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青一代对“拇指文化”是情有独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B.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 C.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D.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试题详情

35、历届奥运会吉祥物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念,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 A.文化可以分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两部分 B.民族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C.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D.正是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才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试题详情

34、坚忍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文人雅士常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品格的追求。这表明   (   )

A.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         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试题详情

33.尽管越南、韩国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试题详情

32.右图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中国人与德国人表达个人观点

    的方式,这背后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此认

    识正确的是  (  )

    ①文化差异是由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决定的

    ②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区别、相互交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