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9092  369100  369106  369110  369116  369118  369122  369128  369130  369136  369142  369146  369148  369152  369158  369160  369166  369170  369172  369176  369178  369182  369184  369186  369187  369188  369190  369191  369192  369194  369196  369200  369202  369206  369208  369212  369218  369220  369226  369230  369232  369236  369242  369248  369250  369256  369260  369262  369268  369272  369278  369286  447090 

6、(2010年高考·江苏卷24)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解析]C  本题为综合考查。《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结合。A、D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表述错误;B、C从哲学角度分析,考查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试题详情

5、(2010高考·广东卷3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解析]B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前一句出自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颜元。颜元认为,纸上谈兵的学问不是真学问,只有经历过实践历练出来的才是真学问、真本事。故前一句片面强调实践。后一句“将学全看在读上”,则片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故选B。

试题详情

4、(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而实践提供的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故②③正确。①说法错误;④说法绝对化,木星探测实践能否如期成功取决于能否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试题详情

3、(2010年高考·安徽卷10)图1漫画《招聘》启示我们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D  此类题型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漫画说明的涵义。此类题型考查考生解读与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漫画《招聘》中的招聘者设置了过高的标准,使被招聘者无法逾越,因此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A、B、C项与题意不符。

试题详情

2、(2010高考·北京卷26)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应选D

试题详情

1、(2010年高考·山东卷24).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解析]C  本题以漫画形式考查考生对意识的理解,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本题中,首先要弄清楚这是对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反映了意识能动的认识作用,故选C项,排除A、D项;意识、认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故B项说法错误。

试题详情

A组2010年高考题

试题详情

3. (2009.安徽月考)(本题14分)红色文化在弘扬时代精神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江西卫视于2008年8月推出首届“中国红歌会”。节目内容以红色经典革命歌曲为主题,表现形式借鉴了选秀节目的做法,参与竞歌的选手可以是文艺青年,也可以是参加红色之旅的全国游客。中国红歌会激发了观众内心深处对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的追求。2008年11月26日晚,“中国红歌会”大型晚会《永远的红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红歌会”红遍祖国大地。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发展红色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弄清问题的实质,问题问的是本质,也就是我们如何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结合这一相关知识点回答即可。

3[答案]

((1)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2分)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分)

(3)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3分)

(4)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3分)

(5)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文化建设。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力军,所以要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3分)

试题详情

2.答:(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促进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社会、个人发展的消极因素,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摒弃。

(3)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根基,我们必须反对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全盘接受的错误倾向,应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评分标准:第(1)点4分,第(2)点6分,第(3)点2分。)

试题详情

2.(2009.河南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