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9096  369104  369110  369114  369120  369122  369126  369132  369134  369140  369146  369150  369152  369156  369162  369164  369170  369174  369176  369180  369182  369186  369188  369190  369191  369192  369194  369195  369196  369198  369200  369204  369206  369210  369212  369216  369222  369224  369230  369234  369236  369240  369246  369252  369254  369260  369264  369266  369272  369276  369282  369290  447090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回答20-21题。 

20.(2008·四川文综,28)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   )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对维生素争论过程说明人们对维生素的认识不断发展和完善,②④是错误的,答案选①③。

21.(2008·四川文综,29)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应有的科学态度是                  (   )

A.根据身体需要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B.根据别人经验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C.根据个人感受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D.根据最新研究报告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答案  A 

解析  科学态度应该是根据自身需要确定,B、C、D项都不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回答18-19题。 

18.(2008·重庆文综,31)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   )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答案  C 

解析  人的理性不能为自然界立法,故A项错误;人可以改变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但不是前提条件,前提条件改变了,规律本身就变化了,故B项错误;思维活动是客观的,故D项错误。

19.(2008·重庆文综,32)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                  (   )

A.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

B.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 

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D.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 

答案  D 

解析  洋菜本土化说明农艺师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建立了一种新的具体的联系。A、B项不符合题意,C项是错误的,人不能改变固有的联系。

试题详情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编自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回答16-17题。 

16.(2008·重庆文综,29)材料中提到的“十万法郎”是                      (   )

①房子的价格  ②房子的价值  ③房子的交换价值  ④在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标价10万法郎,说明这是房子的价格,体现了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②③不符合题意。 

17.(2008·重庆文综,30)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于              (   )

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             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 

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             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 

答案  A 

解析  大人与小孩的不同理解是由于二者的生活阅历、实践经验等不同得出的不同结论,强调不同的实践有不同的认识,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15.(2008·全国Ⅱ,29)“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这句话所强调的是   (   )

①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②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断那些不利的联系  ③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人不可能没有缺憾  ④任何理性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借用别人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是关键词,是有效信息,说明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自己的弱点。②不符合题意,④是错误的,理性认识有正误之分。用排除法,排除A、C、D项。

试题详情

14.(2008·上海单科,22,不定项)中国改革开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这说明                           (   )

A.实践是由理论派生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 

答案  CD 

解析  党的思想路线属理论的范畴,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动正说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它的重大指导作用,C、D项当选。A、B项颠倒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错误。

试题详情

13.(2008·上海单科,1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   )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答案  C 

解析  自由落体试验是属实践的范畴,据此检验认识的正确性,推翻错误学说,正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即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A、B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12.(2008·上海单科,1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 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答案  B 

解析  引文揭示了运动的绝对性,B项符合题意。物质是运动的载体,A、D项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11.(2008·海南单科,15)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                        (   )

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 

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 

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答案  A 

解析  人类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属于认识范畴,刷新世界纪录属于实践范畴。前者的发展推动后者,正体现了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实践的不断发展,即A。

试题详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通的科学。据此回答9-10题。 

9.(2008·宁夏文综,2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

据                                            (   )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复合式选择题须把每一个题肢都分析清楚,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表述错误,故选B。 

10.(2008·宁夏文综,2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气象预报”属于一种认识,“仍然不精确”说明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②表述错误,应选D。

试题详情

8.(2008·江苏单科,31)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

180°。这说明真理是                                    (   )

①因人而异的  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  ④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读懂题干,从中提炼有效信息,即真理不是绝对的、永恒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错误,④未体现,故D项正确。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