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党支部书记坚信“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他利用自行研制的冬暖式大棚技术,带领全村致富后又无偿向全国300多个县市推广,许多农民因此走上致富之路。据此回答10-11题。
9.(2008·北京文综,31)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 ②理性认识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主要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民的自觉追求说明要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理性认识有正误之分,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是错误的,因此②④是错误的。
8.(2008·上海单科,9)“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的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 ( )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答案 C
解析 “民生厚”、“仓廪实”、“衣食足”属物质资料生产范畴,“德正”、“知礼节”、“知荣辱”是意识形态范畴,因前者而后者强调的是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因此选C。
7.(2008·天津文综,2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肖志国由一个儿时捕捉萤火虫、怀揣无限遐想的孩子,历经求学苦读、艰辛探索,研发出第一代性能稳定的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成长为发光材料专家。他的发明被誉为世界自发光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现实是理想的必然结果 B.现实是理想的发展方向
C.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D.理想在奋斗中变为现实
答案 D
解析 A、B项是错误的,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选择D。
6.(2008·江苏单科,7)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答案 B
解析 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属于经济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但材料未体现;C、D项错误。
5.(2008·山东基本能力,4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 )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 C
解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的是个人的一种人格,而非社会责任感,故①不选。其余各项均能体现出对国家社会的一种责任。
4.(2008·山东基本能力,11)人生需要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顽强精神。下列事例中,凭借坚强意志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是 ( )
A.勾践卧薪尝胆 B.项羽垓下突围
C.韩信胯下之辱 D.刘邦约法三章
答案 A
3.(2008·山东基本能力,10)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下列关于理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理想给人生以方向,给生命以豪情,它能够鼓舞斗志,助人成功 ②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③理想信念形成后,具有稳定性,不因环境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④当代中国,只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理想能够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其实现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要持之以恒,并且要处理好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故①②④应选。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理想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故
③错误。
2.(2008·广东文基,18)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 ( )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答案 D
解析 材料的含义是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A、B、C三项是群众观点和方法,不符合题意。
1.(2008·广东单科,34,多选)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3月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形成“宽职能、大部门”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这表明 (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C.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D.机构精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答案 ABCD
解析 为适应经济发展,我国进行机构改革,体现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精简机构有利于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