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9301  369309  369315  369319  369325  369327  369331  369337  369339  369345  369351  369355  369357  369361  369367  369369  369375  369379  369381  369385  369387  369391  369393  369395  369396  369397  369399  369400  369401  369403  369405  369409  369411  369415  369417  369421  369427  369429  369435  369439  369441  369445  369451  369457  369459  369465  369469  369471  369477  369481  369487  369495  447090 

15. (2008·广东单科,37)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答案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2)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解析  第(1)问从漫画中只注重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违背了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要考虑我们应克服的错误倾向来分析。第(2)问首先应该考虑什么是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然后考虑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最后具体到该怎么做。

二年联考题汇编

2010年联考题

题组一

一选择题

试题详情

14.(2007·海南单科,16)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由对联可知,应为国家兴亡尽到个人应尽的责任,即使面对种种艰难也在所不辞,对联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方面,重在强调国家的重要性,故②③不符合题意,①④正确,所以选C。 

试题详情

13.(2007·海南单科,15)“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   )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①正确;两岸人民的思念故乡情结表明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故②正确;同时对祖国统一的拥护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故④正确。所以选D。③说法错误。 

试题详情

12.(2007·广东单科,20)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

A.包容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答案  A

解析  本题依基础知识可作答,“和而不同”强调了文化的“包容性”,应选A。 

试题详情

11.(2008·江苏单科,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答案  D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A、B项不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10.(2008·北京文综,3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赢得了世界赞誉。海外媒体发表评论说,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这表明   (   )

①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  ②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③动员和组织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④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综合国力的相关知识。①是错误的,②③④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回答7-9题。 

7.(2008·海南单科,18)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   )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上述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凝聚着自信自尊,蕴涵了美好憧憬,①③当选,但非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也未体现浩然正气,②④排除,选B。

8.(2008·海南单科,19)“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   )

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②④均夸大了认识的作用,颠倒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材料强调“人们千百年的努力”的实践过程和“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于探月成功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因此选C。 

9.(2008·海南单科,20)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   )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答案  D 

解析  意识依赖于物质,A项错误;B项非哲理;对于唯物主义物质观要作具体分析,C项片面。上述科学实验的成果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非意识,D项当选。

试题详情

6.(2008·宁夏文综,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题干涉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①④表述错误,②③符合题意,故B项应选。

试题详情

5.(2008·江苏单科,22)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   )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答案  A

解析  准确理解题意,强调以孔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情况。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D项讲的是儒家思想的产生,与题干不符。

试题详情

4.(2008·江苏单科,23)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代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   )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说明南京中山陵是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外陵墓建筑风格基础上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传统建筑基础上的创新,故C项符合题意。A、B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