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第21节写到:“他使每一个居住区内的居民都相互成为其他居住区的(名义) 乡民,为的是使新公民们不致因其父名的使用而受窘,而可以借其居住区的名称来称谓;雅典人私下里以区名相称即源于此。”引文中所称的“他”应是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庇西特拉图
17.杨度曾有一副著名的挽联:“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四位同学对这副挽联进行分析,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应该是
A.甲认为这副挽联产生于辛亥革命期间,作者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B.乙认为这副挽联产生于袁世凯病死以后,明公是指袁世凯
C.丙认为这副挽联产生于护国运动期间,作者严厉抨击了复辟帝制的做法
D.丁认为这副挽联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维新、革命两种思潮做了比较
16.同学小张接受学校安排的任务,为一批台湾来的中学生做杭州两日游的导游。学校要求他在导游时注意把介绍景点与介绍杭州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以下是小张设计的解说词草稿的一部分,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A. 拱宸桥:根据1895年的《马关条约》,此处被辟为日租界,同时杭州与苏州等一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胡雪岩故居:既是明清商帮中地缘现象的重要载体,又是近代建筑文化中西合璧的生动体现
C.龚自珍纪念馆:他生平诗文甚富,又是著名的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D.南宋官窑博物馆:官窑所烧的都是官府用器,因此,要求制作都尽量完美,体现了古代手工业的高超水平
15.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朱熹的一首名诗。某班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时发生了争议,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A.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但泗水所在的山东当时已沦陷于金国,所以此诗中的泗水只是一种比喻
B.本诗的基本思路是由“寻”到“识”,体现了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C. “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政”思想
D.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在于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
14. 浙江某地因施工发现一个古墓,其出土文物种类相当丰富,经考古人员整理,向社会公开展示的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唐三彩 ②青铜镜 ③烟叶残渣 ④活字印刷品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13. 某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上谕文武百官曰:‘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这位“上”应该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
12.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
11.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
10.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在此国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化都是主要动力
D.城市化速度超过工业化速度
9.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A.W B.X C.Y D.Z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0-11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