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常温下,能盛放在铁容器里的物质是
A.浓盐酸 B.稀硫酸 C.浓H2SO4 D.CuSO4溶液
4.在100mL含等物质的量的 HBr和H2SO3 的溶液里通入0.01mol Cl2 ,有一半Br- 变为 Br2 (已知Br2能氧化H2SO3)。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
A.0.0075 mol/L B.0.008 mol/L C.0.075 mol/L D.0.08 mol/L
3.若用浓H2SO4时不慎沾在皮肤上,清洗的方法是
A.先用NaOH中和,再用水洗 B.用纱布擦净后涂油
C.用大量水冲洗 D.用布擦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O3溶液(3%-5%)冲洗
2.用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置1mol/L的稀硫酸100mL,配置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及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100mL量筒 ②10mL量筒③50mL烧杯 ④托盘天平 ⑤100mL 容量瓶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
A.②⑥⑤⑦⑥ B.④⑥③⑦⑤⑥ C.②⑥③⑦⑤⑥ D.①⑥③⑤⑥⑦
1.下列气体不能用浓H2SO4干燥的是
A.CO2 B.H2S C.SO2 D.HCl
熟读课文,写一篇读书笔记。
3.本文即事明理,借游山抒发了内心的感慨。诸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你对作者这一感慨的看法。(本题可由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
2.作者通过记游,阐述了什么观点呢?
作者据仆碑得出了要有“深思慎取”的态度;通过两洞对比,得出了做任何事都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个结论。
1.问:本文的叙议是怎样紧密相连的?
提示:
(1)叙议之间是否有过渡句?
(2)作者在介绍褒禅师山时,为什么特意提到仆碑?
(3)作者写游山,只记山洞,为什么前洞略写,而后洞详写?
由学生讨论后明确:
(1)两部分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三段的开头句“于是余有叹焉”引起下文的议论;而“叹”是建立在上段的尾句基础之上的,这两句承上启下,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2)文章一开始在介绍褒禅山时,就特别说明“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记仆碑情况又突出“花山”二字,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3)记游山,只记游山洞,前洞略写,后洞详写;强调前洞路近、地平、游者众,后洞强调路远、奇险、游者少。两洞对比,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总之,本文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二者紧密相扣。记游是议论的根据和基础,议论又是记游的生发和深化。记游为议论埋下伏笔,议论又与记游相呼应,这是本文结构上的特点。
由学生讨论,明确文章结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