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69755  369763  369769  369773  369779  369781  369785  369791  369793  369799  369805  369809  369811  369815  369821  369823  369829  369833  369835  369839  369841  369845  369847  369849  369850  369851  369853  369854  369855  369857  369859  369863  369865  369869  369871  369875  369881  369883  369889  369893  369895  369899  369905  369911  369913  369919  369923  369925  369931  369935  369941  369949  447090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指出魏成子可做相的一组是

①魏文侯谓李克曰:“……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

②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

③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

④魏成子以食禄千种,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

⑤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

⑥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试题详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臣何负于魏成子     B. 居视所亲

,则王乎         孰能讥之乎

C. 子之所进五人,君皆臣之   D.寡人相定矣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毛先生以三寸舌,强于百万之师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穷视其所不为

A.此非不足君所乎

B.梁以此奇籍

C.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D.将军披坚执锐

试题详情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先生尝教寡人曰       B.五者足以定之矣

C.翟璜逡巡再拜曰       D.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试题详情

4.C

晋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看似冠冕堂皇,其实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所找的借口,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深明大义、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更不能说明他善于纳谏。

高三语文早读练习12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2009.1

魏文侯卜相

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

李克对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

李克趋而出,过翟璜之家。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李克曰:“魏成子为相矣。”翟璜忿然作色曰:“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子?西河之守,臣之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谋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以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臣何以负于魏成子!”李克曰:“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且子安得与魏成子比乎?魏成子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注]①成:魏成子。璜:翟璜。相:辅助君主掌握国事的最高官吏,后来称作宰相、丞相、相国。

②阙:宫殿,引申为朝廷。

③钟: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试题详情

3.B  行李:出使的人。

试题详情

2.C

C项两个“若”都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如”。

A项中前一个“以”是连词,表示原因,意思为“因为”;

后一个“以”是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来,用来”。

B项中前一个“其”是代词,意思为“它的”;

后一个“其”是副词,表示希望的语气。

D项中前一个“之”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

后一个“之”是代词,它们,指代秦军。

试题详情

1.B  厌:满足。

试题详情

4.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阐述两军驻扎位置:两军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为烛说秦埋下伏笔。

B.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这句话从侧面形象地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名,由此也可窥见佚之狐知人善荐(任)的一面。

C.晋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说明晋文公是一个深明大义、善于纳谏、能随机应变,审时度势,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

D.文章刻画的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知难而上、义无返顾、巧言善辩的爱国志士、勇士、辩士形象。

参考答案及解析(练习11)

试题详情

3.对文中划线部分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您放下郑国,成为东道主,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B.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郑国当作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C.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行李运输,郑国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D.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行李运输,郑国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试题详情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吾其还也

C.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子犯请击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