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烘云托月
表现为:借助对“第三者”的记叙、描写、议论等,来暗扣原定的主旨。
有三种情况:
(1)正衬
即以同类事物互相衬托,如以悲衬悲、以美衬美。通常以景烘托人物为多。
[举例]
如鲁迅在《祝福》中写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
墙上挂着陈抟老祖写的朱拓的大“寿”字,半边对联,窗下桌上放着“一堆似乎末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
蛰居在这种环境中,必然是个迂腐不堪、没落了的封建卫道士。
(2)旁衬
即不从正面落笔,全从观者角度侧面烘托。
[举例]
《陌上桑》描写采桑女罗敷--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不从罗敷本身实写她的美貌,只从旁观者的神态动作中加以虚摹烘托,表现罗敷美到极点。
(3)反衬
即用对立面来衬托,如以假衬真,以悲衬喜。
[举例]
莫泊桑的《羊脂球》--
羊脂球虽然身为妓女,却深明大义,富于民族气节,不愿委身敌寇。作为对照,作者还写了一群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庸人。她们对敌人卑怯恭顺,却都鄙视羊脂球,羞与为伍;可是为了逃命,又百般怂恿羊脂球,甚至引经据典,逼迫她向敌人献身。
4.借象传意
表现为:作者从客观事物或事件中悟出了某种道理,产生了某种情感,从而形诸文字。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最常见的“借象传意”手法。
3.多维视角
“站在什么立场说什么话”,站在什么位置有什么样的视角。巧妙转换视角,会有惊人发现。
[举例]
变一般性的歌颂为思考--
◇从人文角度来批判,表达忧思;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纵论价值;
◇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表述,推因析果。
[点拨]
“多维视角”四原则
(1)避熟求生--用“人无我有”的;
(2)避正就侧--正中见反,异中求新,从“柳暗”中找“花明”;
(3)避同就异--人多的大路不要走;
(4)避静求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深海探珠
“深刻透彻”,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一要求。
(1)“深”,就要有的放矢立意准。
作文篇幅短小,论点必须单一,思想必须统一。像唐吉·诃德那样与风车搏斗,只能白费气力。
(2)“深”,就要收小口子深开掘。
蜻蜓点水,只能浮在表面;“这儿没有水,换个地方再挖”永远掘不到水。
[警示]
“深井”必须在地上
“收小口子深开掘”并不意味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因为“井”在地上才能显出“深度”。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既追求“重点论”,又不忘“两点论”,这恰恰是“深”的一种标志。
(3)“深”,就要透过表象看实质。
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善于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当然,这需要你把自己的眼光磨成一把“解剖刀”,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能够揭示出事物的具体内涵和深刻底蕴。
[举例]
父母吵架,本是生活中烦恼的事儿,可有位同学透过现象发现了其中的本质意义:
父母都是因为热心于工作,而疏于家务,于是因“柴米油盐”而“吵架”。这“吵架”的表层现象中却蕴含了父母一心为公的敬业精神。
据此立意,则文章既富生活气息,又具深刻的现实意义。
1.高屋建瓴
(1)放出眼光,抛弃小我。
用大眼光、大视角,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忌就事论事。
[例题]
话题:习惯。
拘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性格习惯等,则流于一般。你可以--
◇从宗教谈到哲学,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
◇从科学谈到政治,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出挑战。
(2)拓开思维,纵横驰骋。
表现为高远、大气--这需要才识。
请读“佳作验招”例文《凭心灵选择》
(二)填空题:(列式并算出结果)
4.5个人分4张同样的足球票,每人至多分一张,而且票必须分完,那么不同的分法种数
是.
5.某学生要邀请10位同学中的6位参加一项活动,其中有2位同学要么都请,要么都不
请,共有种邀请方法。
6.一个集合有5个元素,则该集合的非空真子集共有个。
7.平面内有两组平行线,一组有条,另一组有
条,这两组平行线相交,可以构成
个平行四边形。
8.空间有三组平行平面,第一组有个,第二组有
个,第三组有
个,不同两组的平面
都相交,且交线不都平行,可构成个平行六面体。
9.在某次数学考试中,学号为的同学的考试成绩
,且
满足,则这四位同学的考试成绩的所有可能情况有
种。
10.某人制订了一项旅游计划,从个旅游城市中选择
个进行游览。如果其中的城市
、
必选,并且在旅游过程中必须按先
后
的次序经过
、
两城市(
、
两城市可以不相邻),则不同的游览路线有
种。
11.高二某班第一小组共有12位同学,现在要调换座位,使其中有3个人都不坐自己原
来的座位,其他9人的座位不变,共有种不同的调换方法。
12.某兴趣小组有名男生,
名女生:
(1)从中选派名学生参加一次活动,要求必须有
名男生,
名女生,且女生甲必须在内,有
种选派方法;(2)从中选派
名学生参加一次活动,
要求有女生但人数必须少于男生,有
种选派方法;(3)分成三组,每组
人,有
种不同分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